“秋后旱或涝,大暑早知道”,今日大暑,立秋降雨多吗?农谚咋说

农民说农 2024-07-22 05:55:33

大暑,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立秋,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一个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个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按照民间的说法,“秋后旱或涝,大暑早知道”,所表示的意思很好理解,立秋后是旱是涝,通过大暑节气的表现就能提早知道。

而这里的“旱或涝”,并不单指干旱或涝害,更多的则是指降雨的多少。“旱”指的是立秋后降雨较少。“涝”指的则是立秋后降雨相对较多。

有朋友会问了,今年立秋后降雨多不多呢?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具体农谚,详细说说这个问题,大家看完后,对应自己当地的大暑天气表现,就有答案了。

“大暑有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吃水愁”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大暑当天下雨了,那么等到立秋之后,降雨天气相对较多。如果大暑节气当天没有下雨,那么预示着立秋之后降雨也比较少。

“秋水足”指的是降雨充足,“吃水愁”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用来形容降雨较少。

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如果立秋之后,降雨相对较多,可以避免干旱的情况出现,为农作物后期的生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以玉米来说,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更好的灌浆,有利于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形成高产。但是,也要注意病虫害的危害,降雨较多,预示着田间湿度较大,一些在后期的病虫害,容易危害玉米生长。

“大暑雨声急,秋后水淋漓”

这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只指,如果大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那么到立秋之后,降雨天气也相对较多。

“雨声急”指降雨频繁且急促,也符合大暑节气天气变化快,降水活动频繁的特点。而“水淋漓”则表达了雨水丰沛的景象。

和第一句前半句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指大暑下雨,立秋后雨水相对较多,对于立秋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

“大暑云遮日,秋后雨不缺”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在大暑节气当天,如果下雨了,那么当年立秋后,雨水就不会缺少。

“云遮日”指天空中出现云层遮挡太阳的情况,也就意味着天气即将发生变化,可能是降雨的前兆。“雨不缺”则预示着雨水将会相对充沛,不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情况。

云层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大暑节气到来之时,如果天空中出现厚厚的云层遮挡太阳,大气中水汽充足、空气对流增强,为降雨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可以理解为降雨。

上面已经提到,立秋之后,有适宜的降雨,有利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降雨不宜过多,如果降雨过多,田间形成了积水,则增加了倒伏几率。

“大暑一声雷,秋后雨倾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在大暑节气当天,如果出现了雷声,那么到了立秋之后,降雨天气较多,降雨量也比较大。

雷声往往伴随着闪电和降水,或者说是降雨到来的前兆。而“雨倾盆”则表示的是降雨量的大小。

大暑时节,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加热迅速,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容易形成对流天气。当对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雷电和降水。

而立秋之后,降雨天气较多的话,会让炎热的天气,尽快变得凉爽,有利于人们的日常出行。不过,对于农作物来说,降雨不要过多,也是有利于丰收的。

综合上述内容,“秋后旱或涝,大暑早知道”的说法,结合农谚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结来说,如果大暑节气当天下雨了,那么立秋后降雨天气相对较多。反之,如果大暑节气当天没有下雨,则预示着立秋后降雨相对较少。

只是随着如今气候的变化,再加上农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可能在一定地区已经不适用了。

今天就是大暑节气了,我们这里没下雨,你们那里呢?

2 阅读:490
评论列表

农民说农

简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