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追悼会上,乔冠华不愿放手:让我做您儿子,送您最后一程吧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1 00:25:27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周总理一生无私、秉行天下为公,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完人”,他也赢得了无数人的景仰。

然而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任谁也难以避免。1976年1月8日,78岁的周总理辞世。

听闻总理去世,举国同悲。

作为他的亲密战友,毛主席独坐一夜,口中呢喃着“恩来”悲伤已是溢于言表。

10日,当灵车缓缓驶过,两边的群众早已是等候在此。悲哀弥漫,人民无非是想来送别这位人民的好总理最后一程。

追悼会上,90岁的朱老总不顾病体坚持前来,并为自己的亲密战友送上了最后的敬礼。

而已过花甲之年的乔冠华更是扶棺嚎啕大哭,口中还喊着“让我做您儿子送最后一程吧!”

而乔冠华之所以如此悲恸,当然源于周总理对他的惴惴教诲,源于周总理对他亦父亦师亦友的教诲。

1913年,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殷实的地主之家。

自幼天资聪颖加之家境殷实,按道理他的求学之路当时顺风顺水。

奈何他却并不是“安稳”脾气,先后三次因为反对外国人办学而被勒令退学。

不过天才到底是天才,在多次跳级后1929年16岁的乔冠华考入了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之后,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毕业后又先后前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也成功的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乔冠华听闻消息后,选择几经波折返回中国。

在香港,乔冠华任职《时事晚报》等报刊,并且开始以笔名“乔木”的名义发表社论,抨击揭露日本侵华(有趣的是,在我党中并不是只有一个乔木,还有一位乔木乃是胡鼎新;更有趣的是二人还是盐城老乡,为了这个笔名二人还闹过“官司”,闹到了毛主席处,这里隐去不谈)。

而对于乔木的文章,就连毛主席读到都连连称赞,夸奖他的文章写的好,有分析,有气魄,一篇文章可抵两个坦克师。

1939年,乔冠华加入共产党,而批准人正是周总理。对于乔冠华,周总理也是不吝赞赏——“批准一个乔冠华入党,就是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入党之后,乔冠华也是继续活跃在舆论一线。

1941年12月中旬,香港陷落。乔冠华也离开香港,几经周折于次年前往重庆工作。

也正是在重庆期间,他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在周总理的重视下,乔冠华也不断出入外交场合,尽显游刃有余。

1943年,乔冠华患上了急性腹膜炎,而这一期间周总理等领导也是多次前去探望。

有趣的是乔冠华与第一任妻子龚澎的结合,周总理还是大媒人。

为了照顾新婚燕尔的乔冠华,周总理还特意吩咐腾出了一间办公室让他们住下,他们有了孩子后周总理夫妇还将孩子接到家中照顾。可以毫不避讳的说周总理对于乔冠华而言,亦父亦师亦友。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夫妇被安排到了外交部门,担任顾问、部长助理等职务。

这一期间,乔冠华夫妇也跟随周总理、陈毅等多次出席重要外交会议,包括日内瓦会议等。

不过1970年,56岁的龚澎去世。

而后乔冠华继续奋战在外交领域,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乔冠华的大笑也成为了经典照片,流传世界。之后乔冠华又出任外交部长等职务。

不过我们有必要提及的是在特殊年代乔冠华对于亦父亦师的周总理也参与了不公正批判。这也让乔心中一直内疚自责,但周总理却大度的原谅,甚至还为他找理由。

也恰是这种对伯乐的景仰,对他的感激,愧疚,才让乔冠华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嚎啕大哭。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周恩来与才子外交家乔冠华[J].党史文苑,2000(06):11-15.

[2]《周恩来的“最后一次”》金台资讯

[3]《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想到的》党史博览

[4]《周恩来逝世前后的日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0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