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某校发生了一起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实施“锁喉”的事件,这起事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与关注。
根据视频显示,一名男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授课老师发现后上前将其手机没收,不料该男生竟不依不饶对老师“动粗”,在拉扯中竟然连续两次对身强体壮的老师锁喉,欲从老师手中将手机夺回。幸好班上其他几位同学赶紧上前将该男生拉开,这才帮老师解了围。
我看完这个视频,身为同行,颇为感慨。
事情经过并不复杂,但这起事件折射出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问题并不简单。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玩手机,这是大多数的共识,也是校纪校规所不允许的。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学生如果因为课上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了,多半是感到心虚、害怕,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一般都会争取有个好的表现,甚至会在老师面前做出一种“痛改前非”的样子,争取得到老师的宽容,能尽快要回自己的手机。
按照常理,老师也不会真的把学生的手机据为己有,只不过是暂时保管,最后大概率会把手机还给学生或学生家长。
“没收”处在叛逆期学生的手机,其实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老师都不会轻易去碰。
原因很简单,像这种课上不想学习而沉迷手机的孩子,经常会走火入魔,即便是亲生父母去没收他们的手机,都要冒着引发冲突的风险。在这里先不提网上相关的案例,就说一说我朋友曾经亲身经历过的真实案例。
一位已经上初三的孩子,不想学习,就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家长刚开始好言相劝,但没有任何的效果,孩子依旧我行我素玩手机,每天的作业都不做,后来老师不断向家长反馈这个问题,希望家长在家里能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家长觉得要下狠心把孩子的手机给没收掉,从源头上切断孩子玩手机的渠道。
家长的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在某一天,爸爸仗着力气大,强行从正玩游戏的孩子手中把手机夺下,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个头几乎快追上爸爸的孩子就像一头暴怒的狮子,当场就和爸爸争抢起手机来,爸爸当然不肯轻易把手机交出来,这男孩眼看抢不过,瞬间失去理智,就冲到厨房,找到一把明晃晃的菜刀,举着菜刀转身就向着老父亲砍去,母亲一看情形不对,赶紧让孩子爸爸先逃命要紧,不夸张地说,爸爸几乎是夺门而逃,狼狈极了。
这一幕儿子举菜刀追砍老子的荒诞情景,一时间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直呼三观尽毁。
面对手机游戏的诱惑力,父子间尚且如此,更别提学校里毫无血缘关系的师生了。
相信这位老师应该知道没收手机的潜在风险,我想他无非是看不下去了,或许又“仗着”自己人高马大、身强体壮的优势吧,壮着胆子上前把学生的手机给“没收”了。有网友感慨:如果是一般的女教师,肯定没有勇气这样做,只能听之任之而已。
从这起学生对老师实施“锁喉”的事件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
首先,这暴露了该男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学生课上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实为暂时保管),为了夺回手机,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有教育之恩的老师两次实施“锁喉”的行为,反映出其对师长的不尊重,而这种目无尊长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没家教。
其次,该男生的暴力行为是对教育生态的严重破坏。学校课堂本应是传承知识、塑造人格的圣地,却在此刻因为学生粗暴的行为而变成了菜市场。老师本是学生的引路人,却在课上当众遭受学生的羞辱。这不仅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而且势必会在学生群体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老师的举动中,不难看出,该男老师算是有教育良知的人,没有选择回避学生的错误,而是冒着诸如被学生家长投诉等“风险”,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制止。即使遭到学生的两次“锁喉”,老师也没有任何的还手。
事实上,很多老师之所以在教育上束手束脚,不敢正常管教学生,发现学生上课玩手机、捣乱等,常常不敢管,只能装作看不到,还是因为害怕承担那些不确定性的风险责任。
我想,学校管理层和教育部门应当给予那些坚持职业操守、遵守师德的老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老师们可以挺直腰杆正常教育学生,而不能出于害怕而回避潜在的教育问题。
那么,我们要如何最大化地预防与干预类似事件呢?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尊重师长的意识。同时,要加强电子产品的管理,限制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从源头上以减少类似事件的诱因。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手机使用的管理,限制玩游戏的时间,以防止孩子沉迷于游戏。从家校沟通机制的角度来看,学校和家长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家校双方需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以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教育,仅靠老师一方是无法教育好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让我们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老师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学生努力做到遵规守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