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欧阳中石理解的屋漏痕都有偏颇,米芾与颜真卿才不谋而合

艺素简 2022-03-28 22:31:42

东方思想最推崇“自然”之道,书法也不例外。从甲骨文的象形字,到蔡邕的“书肇于自然”,到米芾的“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再到当今书协主席孙晓云提出的“书贵自然,顺其生理、年龄之自然。”无一不把东方“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与自然相连系。

甲骨上的象形字

说到自然就不能不涉及到古人从自然中遇到笔法,也一直用自然之态来比拟书法的用笔和势态。“高山坠石”“千里阵云”“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壮士佩剑”“插花舞女”“深山道士”“吴兴小儿”“鹏羽未息”“龙威虎振”等等,数不胜数。历代书家都认可又众体兼用的还有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锥画沙等。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这三种比较好理解,也比较统一。而对屋漏痕的理解却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山东九宫阁齐国文字博物馆藏封泥印

屋漏痕是陆羽在《怀素别传》中的《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记录下来的,是颜真卿对笔法的解读。原文是如下:“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沈伊默先生在《书法论丛》中说:“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

屋漏痕

沈先生说得本不错,有人只看见了“徐徐”二字,就把屋漏痕解释成颤颤巍巍缓缓写成。这种解释违背了书法“疾涩”的根本选择,当然就是不对的。还有人把屋漏痕理解成把点画写成象大自然中屋漏痕那样的形状,边沿如蚕食,美其名曰“有金石气”。且不说“金石气”并非残破陈旧,单以外形说书法就又违背王僧虔书法“神采为上”的理论。

小篆泰山石刻字的残破

欧阳中石和田蕴章也对屋漏痕做过解释,欧阳中石说:“我们将一滴墨滴到生宣纸上,墨会向四周洇散,这种痕迹便是屋漏痕。”这里有个问题,唐朝时期是不用所谓的生宣纸的。甚至清以前都很少有人用生纸写字,没加工过的生纸只用于丧葬祭奠中。直到明徐渭开创了大写意国画,才偶尔用生纸画画画。古人写字一般都用再加工纸,象硬黄纸、染黄纸、熟绢等,这些纸的性质其实跟墙壁的表皮是一样的。

硬黄纸

古代的能漏雨的墙壁,都是土做的。不管是夯土成墙,还是用土坯累成,表皮都要进行硬化。夯土墙直接用工具砑实,土坯墙上一层参杂了纤维的泥浆,然后抹光,这些跟纸张的“砑光”方法也如出一辙。在这样的墙壁上,雨水积攒到一定量,由于重力便会冲破阻力流下来。这里的阻力有两种,一种是墙壁的摩擦力,一种是水的表面张力。这时的雨水不但有向下的力,还有向左右两边的张力。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屋漏痕的两边颜色要重的原因,因为少量溶于雨水的泥土,在水的表面张力下,被推向水道的两侧形成的。

屋漏痕边缘淤积的泥土

再来看看书法线条墨迹的形成过程,首先点画要“藏头,圆笔属纸,令笔芯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中锋用笔,篆籀笔法。颜真卿是深谙此道的,篆籀笔法,点画圆浑是颜真卿的最大特点。这也是很多人把他放到同王羲之同等的地位的原因之一。中锋用笔,使毛笔在行进的过程中,能向四面八方注墨。同样,密实的纸张能使注入的墨形成类似于向下流的雨水似的液体。瞬间的表面张力保障了“圆笔”的力量感,印印泥也有这种立体的质感。生纸因为洇散,就没办法让笔道内的墨形成这种有张力的边缘。如果用放大镜看生纸上的线条和再加工过的纸上的线条就会发现,生纸上线条的边缘是放射状的。有句话叫“强弩之末,未能穿鲁缟”,就是这种感觉。这样的线条怎么能比边沿要涨出来的那种线条有力量呢?

屋漏痕和生纸上墨的洇散

所以,即便生宣纸能使墨分五色,画出的画韵味无穷,古人不会把生纸用作书写用纸。欧阳中石先生显然没有考虑墙壁与生宣纸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稍有偏颇。他的学生田蕴章对屋漏痕的理解跟他不同,田蕴章在“每日一字”的讲座中讲屋漏痕是行笔过程中且行且顿,不断叠笔。他这种方法现今有不少人用,有人说这是“颤笔”,这种方法与真正的“战笔”的不同另文再说。可以想一下,边行笔,边顿笔,行一下还要回来叠一下,这样的行笔是不是太做作了?书法作为从实用形成的文化艺术,是不是有点矛盾了呢?

雨水多次流到的位置

不过他的“且行且顿”但是说出了雨水顺墙而下的真实状态,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是行笔就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再说,屋漏痕的重叠是多次雨水停留在不同位置形成的,并不是一次完成,反反复复就有了描画之嫌。熟悉米芾的,看到这里可能会顿悟,这不就是米芾说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吗?看过雨水顺墙而下的人会明白,水痕的末端永远都是圆的。水滴流下来时,如果不断有雨水加入,就会一直往下流。如果没有雨水加入了,水滴就停下来了。这时的水滴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种摇摇欲坠,似垂飞垂的弹性。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局部

张怀瓘横用勒,竖用弩,都是这种意思。勒如同勒紧的马缰绳,手的拉力同马的拉力使缰绳有了弹性的;弩如同拉弓射箭,手的拉力和弓弩的推力使箭呼之欲出。从卫夫人《笔阵图》中的“竖,如万岁枯藤”,到欧阳询《八诀》中的“竖如万岁枯藤”,都说明了点画要有象老藤一样的弹性。这样总结下来,屋漏痕包括中锋用笔和“横鳞竖勒之势”两方面的内容,这正是书法点画线条有高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怀素听颜真卿这么说才会激动地站起来,握住颜真卿的手说:“得之矣!”

怀素自叙帖局部

至于有人认为屋漏痕说的是书法要“自然”的,无非是误解怀素“一一自然”这句话而得到的错误理解。第一,他们讨论的是笔法,第二古人的“自然”是“自”“然”,如果按现在的意思读,这句话就没有谓语了。在古汉语中“自”作动词,有“是”的含义。整句话是说(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一一都是这样(痛快)的。

3 阅读:1568
评论列表
  • 2022-03-30 18:52

    屋漏痕,折股钗,锥画沙。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法妙境,为啥会被奉为圭臬?!不就是一人一个理解方式,一个人在不同层次时理解亦不同,如蚁登泰岳,总有新境界也!

    苏东皮 回复:
    [汗]这些都是纯技术。这个外行一通瞎扯。俺基本上学过了
  • 2022-03-31 02:56

    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只是用来形容中锋用笔写出来的笔画有质感、有力量而不是形容怎样去书写!说白了屋漏痕就是形象地比喻了用中锋书写出来的笔画质量有立体感、笔力。

  • 2022-04-17 05:24

    对一一自然的理解错了。不要强行解释屋漏痕,笔法失传太久了。或者根本就是抄袭?同样的图文很多年前就看过了。

  • 2022-03-31 06:34

    田蕴章什么时候成了欧阳中石的学生?

  • 2022-04-01 01:40

    屋漏痕应该还是强调自然,而不是怎么写。所谓自然,就如风行水上、屋漏成痕,不着刻意。

  • 2022-04-02 15:35

    一个屋漏痕怎么理解都对,古人不用详解,自有其妙,你偏要说谁才是正解是唯一解,恰恰是落了俗套!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雷波特,这句话才充分体现了艺术之妙!小编,你肤浅了……引人入岐途!坏呀!

    随后 回复: 蜜桃儿
    [吐舌头眯眼睛笑][吐舌头眯眼睛笑][呲牙笑][呲牙笑]
    蜜桃儿 回复:
    哈姆雷特,还好你没说巴哈姆特,巴哈姆特是亚特兰蒂斯的鱼🐟。[大笑]
  • Im 4
    2023-02-05 13:37

    有些人稍微理解了点东西就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只搞理论字不行都是白搭。

  • 2022-03-30 13:57

    不像

  • 2022-04-04 13:57

    可以看看祭侄文

艺素简

简介:传统文化第一站,多角度认识书画,有根据地解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