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就在半个月前,白宫还在悄悄拟定一份“对俄解禁清单”,试图用这份“大礼包”换取普京的和平承诺。特朗普的顾问们甚至公开表示,“改善美俄关系是总统的优先事项”。然而,3月7日,这位金发总统却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勃然大怒,扬言要对俄罗斯发动“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核弹级制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特朗普发飙前三天,俄军刚用70枚导弹将乌克兰的能源设施炸成一片火海。而美国呢?不仅暂停了与乌克兰的情报共享,甚至连军援都按下了暂停键。这一系列举动,不禁让人疑惑:特朗普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他反复无常的对俄政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的对俄政策,如同过山车般忽上忽下,令人捉摸不透。此前,他似乎急于与俄罗斯修好,又是派财长贝森特放出“可调整制裁”的风声,又是让国务院秘密准备解除制裁的“甜头”,就等着普京感恩戴德地坐上谈判桌。然而,俄罗斯对此并不买账,反而继续猛烈轰炸乌克兰,发言人扎哈罗娃更是冷冷地回应:“制裁是你们单方面搞的,关我们什么事?”这记耳光打得特朗普脸上火辣辣的,恼羞成怒的他这才掏出了制裁大棒。蜜月突然变味了,原来背后有这么多的政治算计
就在2月28日,泽连斯基还在白宫与特朗普发生激烈争执,不欢而散。当时,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手指头都快戳到泽连斯基的鼻尖了。这件事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连CNN都忍不住吐槽:“暂停军援还赶人,特朗普这是要逼乌克兰举白旗?”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俄实施“核弹级制裁”,究竟是出于真心实意,还是另有图谋?特朗普以为制裁能让俄罗斯就范,结果现实给了他一记耳光。他发推那会儿,布伦特原油直接涨了2%,华尔街的交易员们一边数钱一边翻白眼,像是在笑话他。这三年多的制裁,早就漏洞百出,破绽多多。之前我们用的制裁都使出来了,俄罗斯也能挺过去。现在再加重一点,感觉就像往个已经炸得不成样子的房子里扔几个鞭炮,除了弄点响,好像没啥真本事。
俄罗斯这回反击了,美国那些制裁看来白费劲了。这回俄罗斯可是真动了真格的,美国这回可真是遇到麻烦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在于油气出口,但近年来,他们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成功地抵御了制裁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对俄制裁需要美西方的一致行动才能奏效,而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对俄政策,早已让盟友们心生疑虑,不愿再跟着他一起“疯”。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并非坐以待毙,他们加速去美元化,并与中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有效地削弱了美国制裁的影响力。更绝的是,俄军趁着美国暂停军援的空档,在库尔斯克对乌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这记“战场打脸”可比发推特狠多了。难怪佩斯科夫能云淡风轻地说:“解除制裁是关系正常化的前提哦~”——典型的“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特朗普这回可真是玩大了,政治秀搞砸了,结果弄出个霸权危机。特朗普这误判,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来想秀一把,结果弄巧成拙,现在国际上可有不少人开始看热闹了。从伊朗到朝鲜再到俄罗斯,特朗普的“交易艺术”似乎总在重复相同的剧本:先威胁,等对方妥协,然后宣布胜利,但实际成果却归零。这次,就连一向支持他的福克斯新闻都忍不住吐槽:“总统先生,您的制裁清单比超市小票还长,但普京的导弹库存怎么越炸越多?”暂停对乌军援暴露了特朗普的核心逻辑:美国不想再当“世界警察”,不愿承担“老大”的责任,但小弟们还得继续听话,受他摆布,还得给他钱。问题是,当小弟们发现大哥关键时刻靠不住时,谁还愿意跟着混?特朗普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只看到美国为维护霸权付出的成本,却没看到美国正是凭借霸权,获得了远超成本的收益,比如美元霸权带来的“铸币税”。失去了霸权,美元还能继续流通,还能继续受到各国支持吗?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最惨的莫过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白天要发布被炸成筛子的电厂照片,晚上还得琢磨如何在美俄夹缝中求生。他现在大概深刻理解了“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含义。特朗普和普京每一次隔空过招,基辅的防空警报就要多响几次。国际政治里,没有固定的敌人,只有不变的利益。特朗普的推特一天到晚变来变去,但普京的导弹总是准时出现;美国的制裁名单越来越长,全世界去美元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博弈中,到底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美国的霸权还能坚持多久?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问题,我们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