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热闹时起舞,
孤独时起舞,
欢欣时起舞,
悲伤时也要起舞,
舞蹈是维吾尔族人的生命组成,
善舞的基因早已刻录
在人们的DNA序列里。
民歌弹唱、萨玛舞……
祖辈们留下的艺术基因和奇思妙想,
在喀什仍然鲜活
01
十二木卡姆:新疆文化密码
木卡姆在古龟兹语中意为“大曲”,十二木卡姆即12套大曲,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大型艺术形式。它肇始于民间,发展于宫廷官邸,经过漫长的沉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南疆喀什一带流传甚广。
《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是十二木卡姆的三大组成部分,每部分各有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人们喜闻乐见的《麦西来甫》,舞蹈歌曲一出,强劲的音符奔到耳边,大家纷纷手舞足蹈,不亦乐乎。
十二木卡姆吸收了众多民间优秀音乐,使用的伴奏乐器形式多样,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击奏乐器都有涉猎。筵席聚会上,十二木卡姆有“唤醒”之意,故而最常见到的便是众人合奏十二木卡姆,萨塔尔、都塔尔、热瓦普……千弦齐鸣,很是激荡人心。
在茶馆酒肆、长街深巷处,都可偶遇自拉自唱者,一抱古琴,奏几支老曲,闲闲散散的一天便过去了。
02
萨玛舞:节日的旋律
在众多民族舞种中,萨玛舞最为简单,也最为特别,它节奏强烈,舞蹈动作简单,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等传统节日上,人们会围成圆圈随鼓点起舞,时快时慢,不断重复。
横屏观看更适宜
有关萨玛舞的起源,学界争论不一,广泛为民间所接受的说法是:萨玛舞舞步由古代萨满“跳神”演化而来,在传承进程中吸收了西域乐舞,方成今日气象。
数千年前,生活在漠北高原的维吾尔族先民曾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巫师以跳求神舞来通达神意,此类舞蹈多由旋转、跳跃等舞步组成。
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伊斯兰信仰中一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喀什人民在这一天宰牲宴客,诵经祷告,缅怀先人。清晨,人们盛装欢聚于艾提尕尔清真寺前,伴随着祝祷与鼓乐万人齐跳萨玛舞,场面极为壮观。
萨玛舞的鼓点和唢呐曲选自“十二木卡姆”中的曲乐,节奏明快热烈,低音鼓“冬巴克”和唢呐“苏乃依”的乐音在广场上回荡,回应它们的是一波盖过一波的齐舞与人浪、一阵高过一阵的祝祷与欢呼。
在文化包容性极强的喀什,属宗教舞蹈的萨玛舞也表现出贴合当地人文的一面。人人皆可跳舞,人人皆可祝祷,人人皆应和着老城旋律,在这一圈又一圈律动的浪潮中消除彼此的隔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一轮朝阳。
以上内容节选自《发现城市之美·喀什》。
新书《对话·喀什古城》即将完成撰稿,
精彩不容错过。
-END-
发现城市之美
“发现城市之美”项目组织专业采编团队,实地走读中国各地,系统收集和发掘每个地方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原生态文化,以原创图文书籍、主题纪录片、自媒体、文创产品等为载体,打造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文化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