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西飞下一代预警机KJ3000首飞了,于是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是关于下一代预警机的,本来是发在老号上,可惜老号被封了,现在新号上再发一遍,应个景。
中国目前共发展了六款预警机(不算早期的空警一号),其中有五款相信广大军迷朋友都知道,分别是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空警-600,以及出口巴基斯坦的ZDK-03。最神秘的,则是下一代预警机。
目前官方已经曝光了下一代预警机总师,他叫崔继先,这个后面会进一步说。
王小谟:
中以联合研制的预警机一旦交付,
我们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将其国产化
有这么多的预警机型号,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我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
王小谟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当初与以色列合作研制预警机的时候,他是中方技术总负责人,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有源相控阵体制三面阵背负罩方案,连以色列专家都说:原来你懂雷达!
说王小谟了不起,还因为他有先见之明。
在对以合作的过程当中,他就部署国内组织队伍,跟着以色列同步地干,在向以色列学习的时候,同时消化吸收再创新。
王小谟院士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即使2001年以色列把飞机交付给我们,我们仍然有个计划,三个月之后,用国产化设备替代,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没想到,2000年的时候,美国人很帮忙,施压以色列撕毁合同,于是王小谟院士站出来说,我们跟着以色列人干了五年,我们会干预警机,可以自己干。
王小谟积极向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建议,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并立下军令状:做不出来,就提头来见!
2001年,空警-2000正式批复立项。
说王小谟了不起,还有一点就是他敢大胆启用年轻人,陆军就是他提拔的,被任命为空警-2000的任务系统总师(我国预警机实行双总师制,一个是平台总师,一个是任务系统总师),平台总师是航空工业集团的吴光辉。
提拔年轻人当总师,自己却甘当幕后顾问,试问几人能做到?
王小谟院士(前排右)、陆军院士(前排左)
后来他当了ZDK-03的总师,因为这个是出口型号,他不出面根本摆不定。
四个字送给王小谟院士:大公无私!
有一次,我听说王小谟院士要来西安来开会,于是约好开会的间隙采访他。
约好当天的中午,我到的时候他正和一些专家在吃饭,见我到了,就招手示意我先坐下,他第一个吃完饭,立马离席赶过来接受采访,始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当谈起预警机技术时,娓娓道来,不用你多提问,他自己就全说了。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王小谟院士。
始终面带微笑的王小谟院士
陆军:
空警-2000刚完成研制我这个总师就下台了
俄罗斯卡我们脖子,不卖给我们伊尔-76了
关于空警-2000,除了是被美国逼出来的这个故事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据空警-2000总师陆军回忆: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将相控阵雷达做的已经小型化了,13.5吨,但我们自己的运-8背不动,运-8自身只有60吨,世界上能背动它的,要么是大型客机,要么就是俄罗斯的伊尔-76,那时候九十年代还不错,买了一些伊尔-76,当时拿过来改造。
2007年空警-2000完成研制成功,陆军这个总师就下台了。
为什么
因为伊尔-76买不到了。
空警-2000研发成功之后,后面实际上还有装备订货量,但是伊尔-76不给我们了。
空警-2000总师陆军
空警-200、空警-500的诞生,背后都有故事
好在王小谟院士有先见之明,这里面又是一个故事
前面不是说过吗,我们的相控阵雷达做的已经小型化了,只有13.5吨,但我们自己的运-8背不动,运-8只能背一吨多重,没办法只能在伊尔-76的基础上改装预警机。
但实际上王小谟院士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我国必须在运-8上也能把预警机做出来。
所以我国同步研制了空警-200。
空警-200预警机
据空警-2000总师陆军回忆:
研制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肯定是艰难困苦,研制空警-2000我们当时只有22人,总体团队,那么,我们干空警-200的时候,没办法,22人分了一半去干。后来证明老先生是正确的,因为2007年空警-2000完成研制成功,但是伊尔-76不给我们了。不过,我们部署了空警-200,虽然背个平衡木,但是把飞机带出来了,带出来一型吻合预警机使用的空警-200。
虽然有了空警-200,但王小谟院士仍然不满意。
为啥
因为运-8平台载重太小,最终只能选择重量更轻的两面阵雷达,左右看没问题,但前后有盲区。
所以,王小谟院士说,我们还得做圆盘,360度的。于是,我国又在最新的技术上,也就是我国研发的数字阵技术,后来做成了空警-500,在60吨的平台上,实现了4.5吨的载重,达到了空警-2000的水平。
空警-500预警机
这里就要感谢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吴曼青,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字阵技术就是他负责研发的,将相控阵雷达的重量从13.5吨降到4.5吨。
空警-2000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据空警-2000总师陆军回忆:
空警-2000研制时,飞行强度是特别高的,军方调集了最好的力量,保障飞行。有的时候,一架预警机升空,方圆四五百公里内,要几十架配合试飞机,而且预警机一年要飞几百架次,所以,团结起来干大事,用五年的时间走了人家十几年的道路。
我们当时有一个关键的设备,要到国际上去买的话,要几百万,对方开出天文价格,我们元器件的同志,自己十几万人民币就干出来了,而且又快又有保障。我们改装伊尔-76,对方是不给我们图纸的,我们航空的同志,克服了重重困难,要在飞机背上驮十几吨重的东西,对飞机改装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伊尔-76也好,运-8也好,前舱是飞行员,后舱就是设计师,噪音非常大,在飞机上说话是听不见的,就这样干三四小时下来,大家都不去休息,而是拿着数据去分析,因为第二天还要飞,所以创造了711工作制。
空警-2000预警机
现役最先进的预警机一一空警-500
要说我国现役的预警机,最先进的是哪一款,当属空警-500。
从2012年立项批复到2015年完成设计鉴定,空警-500预警机研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空警-500由于采用背负大型圆盘天线罩的新气动布局,要在中型特种飞机平台上实现大型预警机的任务能力,就要突破空间、重量和供电三个限制,满足“装得下、背得动、供得起”三个条件,实现雷达系统全向360°覆盖。
于是就有了下列一系列的技术攻关。
攻克总体气动布局、不可逆助力操纵+控制增稳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中型预警机安装大型圆盘雷达天线罩及其支架后,极大地改变了飞机气动布局。因此需要对气动布局和控制、操纵系统进行重新优化设计,满足飞机的飞行安全和操纵稳定性。设计人员通过数百次的计算、仿真,以及长时间的风洞试验,提出了大型圆盘罩扰动下的全机气动操稳联合优化技术,解决基本操稳特性问题。
攻克重量控制及减重设计关键技术。由于结构及系统改进导致飞机重量增加,为保证飞机在高原高温条件下有足够的续航能力,设计队伍根据既定气动外形和动力装置特性,开展了飞机重量控制工作。通过一系列改进,飞机全机重量有效减轻,满足了加改装结构及任务系统的需要。
攻克任务电子系统性能优化设计关键技术。首次应用数字阵列预警雷达等最新技术,利用国产中型飞机实现了大型预警机的能力,能够在全疆域复杂电磁环境下执行任务,监视、跟踪、识别空中及海面目标,将情报及时分发到地/海面指挥机构或其他作战单元,独立或按上级指挥机构分配的任务,遂行对航空兵的指挥引导或与其他军兵种的作战协同任务。
空警-500预警机
崔继先:
我国预警机的未来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前面说过,目前官方已经曝光了我国下一代预警机总师,他就是崔继先。
官方是这么介绍的: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第一代预警机总师助理、第二代全国产预警机常务副总设计师、新型预警机任务系统总设计师。
官方介绍有点文绉绉,而陆军在介绍时再直白得多:他是我空警-2000的总师助理,空警-500的执行副总师,下一代预警机的总师。
那么,下一代预警机指的是哪一个型号呢?是在运-20基础上改装的空警-3000吗?
这个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尤其是官宣。
不过,从崔继先的亮相来看,他还是一个帅小伙,还很年轻,未来前途无量啊!
那么,作为总师的崔继先,又是如何看待我国未来预警机的发展方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