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ACT与歼-8IIACT验证机

安然浅笑颜 2024-12-31 13:21:43

歼-8ACT飞机

20世纪70年代,主动控制技术(ACT,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在国外发展迅猛,很多航空强国都启动了主动控制技术的试验计划,当时称为随控布局飞机CCV,其中电传飞行控制为取代机械操纵系统的全权限控制增稳系统为主动控制技术的工程使用奠定了基础。

1979年,我国将主动控制技术列入航空科研发展规划,并开展了以歼教-6为验证机的电传系统的BW-1型飞机的研制工作。后来BW-1项目于1988年11月首飞,并获得了1990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3年1月,根据航技函(1982)第1741号文件决定采用歼-8作为ACT的验证机,601所为系统工程总体单位,开展ACT的预研工作,歼-8全天候型0102号样机被选为改装样机。

1988年601所、112厂、609所签订了“歼八主动控制验证机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的技术协议”,歼-8ACT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快车道。

歼-8ACT所试验的模拟式电传系统是一个全权限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具有控制增稳,失速告警、过载限制、自动配平及放宽静稳定性等功能,使飞机的操纵特性及飞机品质都得到极大改善。该系统由主控计算机、调参告警计算机、机内检测计算机、速率陀螺、法向加速度计、四余度舵机等20多个部件所组成,全部部件都是由我国自行研制,全系统总重100公斤。

1988年12月8日,歼-8ACT在歼教-6观察飞机的伴随由试飞员是鹿鸣东首飞成功。1989年1 月28日 歼-8飞机主动控制技术验证机模拟式纵轴电传操纵系统完成试飞。最终,这个项目获得了198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歼-8ACT验证机纵向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试飞完成后,601所又开始在该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的研制和试飞工作,并取得了成功,1991年4月,试训中心试飞处处长王景利在驾驶歼-8ACT执行试飞任务中,着陆阶段突遇机载计算机软件错误,在飞机即将倾覆时成功地进行了零高度跳伞,创空军弹射跳伞高度记录。

歼-8II ACT飞机

歼-8II ACT电传飞控系统试飞演示验证是我国自主开发ACT技术总体规划的第二阶段。从“八五”起,歼-8II ACT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开发和试飞验证计划开始实施。

1991年,歼-8II ACT验证机电传飞控系统研制作为行业重点预先研究项目正式立项,1997年6月原国防科工委批复试飞演示验证立项。

歼-8II ACT验证机研制目的是通过三轴四余度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在歼-8II ACT验证机上的改装和试飞演示验证,全面突破ACT各项关键技术,实现总体、系统的各项功能;掌握系统综合设计技术,关键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飞行软件开发和验证与确认技术,完整的地面模拟及校核鉴定技术以及安全可靠性评定技术;验证各项技术的工程应用可行性,为型号工程应用积累经验并提供成熟的技术。

歼-8II ACT利用性能更好的歼-8II型战斗机的机体,应用了放宽静安定度、无备份全电存在系统和火-飞-推一体化技术。歼-8II ACT验证机项目按正常重心稳定状态、中立重心状态。静不稳定状态等三个阶段,逐步深入地进行系统开发和验证试飞。装机的电传飞控系统由35个25种装机部件组成,按四余度配置,具有双故障/工作能力,取消了机械杆系;具有控制增稳、放宽静稳定性、边界限制、直接力控制、自动驾驶仪控制、机内自检测及模拟电备份等7种主要功能。

歼-8II ACT验证机是在歼-8II型003号飞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的,为了达到放宽静稳定度的要求,考到到结构实现的可行性,确定在飞机进气道两侧位置的机身上,加装一副不可偏转的鸭翼。

此外,对机内进行了多项更改,主要改动有:加装了全套三轴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取消平尾、副翼及方向舵机械操纵系统,取消差动平尾操纵系统;保留、更改部分杆系及人感配平系统;取消KJ-12型自动驾驶仪;拆除火控计算机;拆除数传/导航兼并设备;为实现直接力控制,将后退式襟翼改为简单襟翼,将副翼改为襟副翼等。

歼-8II ACT验证机于1996年12月29日首飞,至1997年9月21日完成全部预定飞行演示验证,共飞行49个起落,所有的系统功能和模态都得到了飞行验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歼-8II ACT是完全依靠国内技术力量自主开发研制的,经过九年的艰苦努力,主要设计指标均已达到设计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