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的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两亿了,虽然相比往年的十一黄金档,这样的成绩只能说一般般,但一家独大的趋势已成定局了。
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9月30日当天,其实排片比例最高的影片是《平凡英雄》,高达74693场,高于《万里归途》的72740场。但票房成绩则截然相反,《万里归途》是5083.6万,而《平凡英雄》只有1461.7万。直接导致《平凡英雄》在10月1日排片量锐减,大约只剩《万里归途》的一半了,到了今天(10月2日)连一半都不到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平凡英雄》过不了几天就会被边缘化,至于《钢铁意志》和《搜救》干脆直接躺平了。
角色惹人厌
对于《万里归途》的一家独大,某些网友已经开始“论功行赏”了,首功自然是张译,还有人认为王俊凯也功不可没。于是争议性的问题就来了,王俊凯在《万里归途》中的表现究竟如何?其到底有没有演技?
首先要说,除了王俊凯的粉丝,相信很少有人会喜欢成朗这个角色,多少有些惹人厌。原因很简单,宗大伟为了鼓舞士气,选择了善意的谎言,没有将事情的真相告知众人。撤离的目的地或许没有救援人员,成朗因为这件事与宗大伟产生了矛盾,结果被王迅饰演的角色偷听到了。
接下来就有了宗大伟与白婳寻找离队人员的桥段,偏偏在此期间遭遇了大反派穆夫塔,那名当地向导也不幸遇难了。尽管宗大伟、白婳等人死里逃生了,但也耽误了所有人撤离的时间,这才又有了宗大伟在边境与穆夫塔赌命的那一幕。换而言之,因为成朗一个人的任性,使得大家都陷入了险境,不招人恨是不可能的。
演技尚可
不过角色归角色、演员是演员,不能因为角色不讨喜,而全面否认演员的付出。有人说王俊凯接不住张译的戏,在个人看来,未免有些过度贬低了。不得不承认,王俊凯的演技的确称不上出色,但要远胜于传统的爱豆型演员,毕竟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虽说科班出身不等于演技好,但基础的业务能力尚可,该表达的情绪都能够表达出来了。
何况,《万里归途》在某种程度上是张译的“独角戏”,考验演技的戏份大部分都在其身上,其他人更偏向于辅助。尽管王俊凯是二番,但严格意义上仍旧是纯配角,不像某些带有引导性的宣传所言,根本不存在双男主的设定。
故而,王俊凯也不大可能因参演《万里归途》,而在演艺道路上一飞冲天,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位。尤其是在电影市场上,翻看那些个人累计票房名列前茅的演员名单,不难发现还是以实力派演员为主,偶像型演员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认清自己的位置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到易烊千玺,客观而言,易烊千玺在电影方面的成就的确远超同年龄段的演员。但也要意识到,这主要是得益于《长津湖》系列,在易烊千玺的144.16亿的个人累计票房中,《长津湖》系列就占了98.42亿。不偏不倚,《长津湖》系列是典型群像型影片,主配角之间的差别不明显。相较之下,真正让人记忆深刻的表演还是来自于一众实力派演员,易烊千玺只是徒有一个男二号的名头,商业作用大于艺术需求。
这种情况不仅只针对易烊千玺,王俊凯在《万里归途》中的处境也是如此,换一个同年龄的演员来扮演成朗,实话实说差别并不大。唯一的不同,大概率会体现在票房上,最极端的情况,少个几千万左右。
估计王俊凯的粉丝并不认同,其实在个人看来,一部影片的是否卖座。演员是谁并不重要,只要演技达标即可,题材、制作水准、上映的档期等等才是核心因素,试想一下,如果《万里归途》不是撤侨题材、剧本也不给力、没有选择在十一黄金档上映,还会取得现有的票房成绩吗?
结语
一言以蔽之,王俊凯的上位之路还很漫长,张译在40岁左右才彻底成名,很多事情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