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5%的汽车重税把盟友伤的不轻

常悦宁聊汽车 2025-03-29 15:27:25

在全球化的今天,汽车产业早已成为了一个相互交织、紧密相连的庞大网络。每一辆汽车的诞生,背后都需要无数个零件。从发动机到车轮,从控制系统到内饰,每一个细小的组件可能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工厂。这样的产业布局,使得汽车的生产能够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率。然而,近日,特朗普政府决定自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这一举动如同一记重锤,瞬间打破了这一脆弱的平衡,向全球汽车产业发出了一道震撼的信号。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会选择此时推行这样的政策?简单来说,这是出于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业的需求。特朗普所倡导的“美国优先”政策无疑是一种保护主义的色彩。在他的言辞里,增加关税不仅能减少外国产品的竞争,还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复苏。然而,是否存在其表面之下潜在的更大代价呢?汽车行业的生态系统并非好像也不如它看起来那么简单。对特朗普的决定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波关税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局面。

首先,这一政策无疑将对欧洲车企产生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德国的奔驰、宝马等豪华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极高,甚至可以说,美国市场是其最重要的“金主”。据统计,2024年,欧洲车企对美汽车出口额将占其总收益的30%以上。可想而知,关税一加,这些车企的局面将变得多么不堪。以普遍卖价80,000美元的保时捷卡宴为例,25%的关税直接将其价格推高至100,000美元,这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再者,像大众集团这样原本在美国市场就利润微薄的企业,现在更是面临着从“盈利”到“亏损”的巨大转变。

此时,德国车企在墨西哥的工厂也无一幸免。众所周知,很多车企选择在墨西哥设厂,主要是因为北美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但特朗普的一声令下,这样的优势将被彻底抹去。不仅是德国,其他北美国家,例如加拿大,也在同样的泥淖中挣扎。当加总理马克·卡尼面对记者时,毫不掩饰其不满:“这是一次直接攻击。”这句话道出了现状的冰冷与无奈,加拿大的汽车制造业平均765,000个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堪忧。

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的车企虽表面上看似受到的损害较小,但在政策实施后,他们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丰田、本田与现代、起亚等品牌虽然在美国本土有大量工厂,但高端车型的依赖让他们男性捶心也难以逃避即将到来的座驾狂潮。尤其是现代,“预计22亿美元利润将被严重压缩,甚至面临利润蒸发的风险”,这让他们的管理层可谓苦无头绪。

再来看美国车企,他们似乎在这一波关税政策中获得了“保护”。福特、通用和斯特兰蒂斯暂时免于受到额外关税的冲击。但是,情况并没有如预期中的乐观。北美的汽车产业链高度一体化,一辆在美国组装的汽车,平均40%的零部件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尽管整车免税,零部件却依旧需要缴纳25%的关税。这个看似简单的政策调整,实则意味着美国车企在供应链方面的成本大幅增加。福特前CEO马克·菲尔兹的观点显然言之凿凿:“如果关税长期持续,美国车企的利润将减少数十亿美元。”消费者将会在这场价格战争中成为最终的牺牲品。

而在这静谧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中,特斯拉却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关税会部分影响特斯拉,但由于其车款都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其遭受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这不仅给予特斯拉巨大的市场空间,反过来更可能引发消费者对特斯拉的青睐。特朗普也并不忌讳地表示:“马斯克从来没有因生意找过我帮忙”。这一表态并非单纯的赋予,而是一种对潜在获利的默许。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美国的这一税收政策会导致如此广泛的连锁反应。汽车产业链是全球化经济的“教科书案例”,在这个供应链中,任何一环的变动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特朗普的这一刀,仿佛无意间割断了联合的脐带,原本高效运转的生产体系被迫暂停,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波及。而这场关税战争更像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各国车企在艰难自保与市场争夺中寻找生存之道。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部分欧洲车企或许会采取报复措施,向美国产品大举加税,到了那个时候,汽车并非唯一的牺牲品,许多其他领域的商品也将受到波及,双方陷入新一轮的博弈之中。由此可见,特朗普在推行保护主义时,未必能如愿以偿,反而可能激发更大范围的贸易摩擦。

所有这些,只能归结成一句话:买单的永远是当地民众。这一政策的不合理性在于,总是让普通消费者为地缘政治的变化埋单。研究机构对此的计算显示,关税的实施可能推高美国核心通胀率0.5%-1%。新车价格的暴涨将直接影响到中下层消费者的购车能力。而二手车更是趁机抬高身价。而关税这一政策本质上是以牺牲消费者的成本来保护少数企业的利益,反映出贸易保护主义的荒谬。

面临如此复杂的局面,各国车企唯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搬回工厂,虽然这样成本将大幅提升,同时效率也难以保证。二是和特朗普进行讨价还价,通过增加在美生产、雇用美国工人等手段换取持续的豁免。然而,面对特朗普此种强硬态度,这样的可能性也并不乐观。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关税风波无疑将会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困局产生深远影响。虽然我们一时间难以明确判断谁将成为胜利者,但不可否认,在这场博弈中,全球化的潮流受阻,产业链的脆弱性被暴露无遗,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成为了被牺牲的对象。

在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不得不面对这一切。也许,技术的创新、市场的重组、政策的调整将成为此轮关税竞争之后众多车企的出路。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若政策不能及时调整,汽车行业的新时代将永远停留在“关税”的阴影之下。

0 阅读:26
常悦宁聊汽车

常悦宁聊汽车

常悦宁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