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具赤裸的躯体值多少钱呢?在 18 世纪的非洲海岸线,欧洲奴隶贩子用三匹棉布,就能够换走一条人命,而且剥光衣服的 “验货” 流程比菜市场挑猪肉还要熟练。
当历史教材以 “三角贸易” 这四个字,轻轻地带过时,那些被铁链紧紧锁住在甲板下的黑奴,早就被掠夺得精光,就跟沙丁鱼罐头似的。他们一层层地堆叠着,居然堆了有五层那么多。其实这并非野蛮时代偶尔出现的残暴行为,而是一套运作极为精准的剥削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哪怕是人身上最后的那点遮羞布,也被转化成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利润数据。
奴隶贩子扒衣服的第一动机,和今天直播间里卖翡翠的主播验货一模一样。
强壮的男性黑奴,在美洲能够卖到 150 英镑,这么高的价钱,可要是身体虚弱的,就只值 20 英镑。为了能准确地评估价格,商人会把他们的嘴掰开接下来仔细看看,牙齿的磨损状况;也会按压他们的肌肉,借此来判断力量的大小;有时候甚至还会翻开他们的眼皮,保证他们没有患上黄疸病。那那些披着兽皮的黑人呢?这就跟给西瓜套上一层麻袋一样,谁能知道里面是不是已经坏掉的商品呢?
更残忍的地方,就是成本的计算。在那潮湿的船舱中,非洲部落的粗麻衣服,仅过三天,就开始发霉;而且只要让奴隶们光着身子,就能给每人省下 0.5 先令的 “包装费”。1792 年,利物浦商会统计后得知,每一趟贩奴船,平均会有 15% 的 “货物” 死亡不过他们竟然立刻想到了所谓的 “裸体消毒法”—— 直接往人群上泼洒石灰水,这种方法比清洗货舱,便宜了足足 60%。
「这批货感染天花,立即抛海」
这并非人道主义性质的救援行为,而是资本家在盘算着沉没成本。在 1721 年,英国 “胜利号” 所遭遇的情况让整个行业都猛然惊醒了;当 600 名黑奴当中突然出现了疫情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将 80 个患病的人给扔弃了,通过这样的做法,比起让所有的人都死亡来,能够少亏损 890 英镑。
赤裸的身体成了瘟疫监测器,溃烂的皮肤、腹泻的粪便都是预警信号。贩奴手册里写着:「每发现一个疟疾病例,允许牺牲 2.3% 载货量保本。」 直到今天,某些跨国药企在第三世界试药时,依然沿用着同样的风险评估公式。
现代人居然抱怨经济舱座位窄?不妨看看 1789 年法国 “自由号” 的运奴记录:178 立方米的空间里,轻松愉快地塞进了五个成年人,而且头发丝般细微的空隙居然都要被孩童填满。
脱去衣物,这样可以促使运量显著提升 15%;运用叠罗汉式的装载方式,便能把死亡率限制在 “可接受范畴” 之内。更令人惊讶的是,利用人体恒温的特性 —— 假设 300 具裸体挤在舱底,他们的体温竟能让货舱升温至 26℃,这样一来,也就削减了冬季航线的取暖开支。这些数据至今仍然镌刻在剑桥大学商学院的经典案例里,只不过案例名称改为了《大宗商品运输优化模型》。
但最阴损的招数,藏在心理学层面。刚果河流域的黑人,视编织腰带为勇士勋章。当殖民者扯下这些织物的时候,自杀率立刻飙升 47%。
这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存在一种系统性的问题,也就是尊严被完全破坏掉了。在拍卖的台子上,女奴们把身体露出来,买主用马鞭去捅她们比较隐私的地方,并且还在大声地讨价还价;那些想要反抗的男奴,就会被铁钳子把指甲拔掉,接着又被粗鲁地扔回到人群里面。有记录表明,经过 “裸体驯化” 的黑奴到达种植园之后,他们逃跑的概率降低了 62%。实际上当一个人连遮挡身体隐私部位的权利都没有了的时候,他通常就更容易接受 “自己只是牲口” 这样的想法。
资本仍在延续今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之上,那数字不断地跳动着,与三百年前如出一辙般地展现着贪婪。科技巨头借助算法,将外卖骑手的每一分钟都压榨殆尽;服装品牌却把东南亚的童工隐匿于审计报告的第 78 页附注当中。曾经奴隶船上的石灰水已然被 “福报” 鸡汤所替代,原本贩奴船的货舱也变为了格子间的牢笼。
下次当你抱怨「内卷」时别忘了我们的文明至今没走出那艘贩奴船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