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在小米身上显露无疑。
2月7日夜,据富途全球榜单的数据统计,小米正式进入全球市值100强,总市值达 1.07 万亿港元。
从最年轻的世界500强,到市值进入全球100强,小米一路走来,登峰造极。
成功还不止于此,目前,小米也是全球市值第三高的汽车企业,同时是目前市值最高的中国汽车企业。
截至2月7日,特斯拉市值为1.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 8.63万亿人民币,丰田汽车市值2.15万亿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将在本月底推出小米SU7 Ultra,预售价是81.49万元。
只是,小米手机,这个小米发家的责任田,却有点被抛荒之感。
最近,科技产业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数据,前五名里不见“小米”。
雷军的“Are you OK”即将发表10周年。
这句话源自雷军多年前的某次海外发布会。
而年度出货量掉出前五的小米手机,也不禁让人想问上一句:Are you OK?
小米手机真的卖不动了吗?
似乎也不是。
不久前,同样是Canalys的数据,雷军与卢伟冰(小米集团总裁)都在微博转发了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图,小米的市场份额是13%,位居全球第三位。
同一个季度,在海外风生水起的小米,在国内也实现了头部厂商中最高增长率,达到了29%,市场份额排在苹果、vivo和华为之后的第四位。
可为何年度出货量,掉队了呢?
掉出前五的小米有没有“掉队”,还有争议,但小米越来越贵倒是事实。
2023年8月,雷军曾在年度演讲中强调:“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
小米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则引用第三方数据称,小米3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其总体出货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1%,同比提高7.9%。
也就是说,即使还是有低价位段的红米撑着底部,3000块以上的小米手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
越来越高端的小米,是否我们已经高攀不起了?
越来越贵的小米手机,是否意味着红米才是真小米?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报告》记者梁婷婷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小米的高端局,依然是个平替局。
无论是手机、生态链或者汽车,都打着“平替”的烙印。
只是,昔日的平替对象是中低端品牌,现在则是中高端平台。
例如小米手机所谓的“高端”,就总体产品来看,更多像是在做中端机里的高端平替。
比起不仅拿出‘非凡大师’,还搞出三折叠,不管是品牌还是手机形态上都把高端化架势摆出来的华为,小米依然很难给用户带来明显的高端感受,至少与其他友商相比,区别不大。
毕竟,硬件早就卷不动了。
至于软件,小米暂时也没能看到更多的优势。
小米手机的高端化之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小米的机会,或许也更在手机之外。
这或许也是小米为何在手机上只做责任田的水土保持,而在其他领域高歌猛进的原因所在。
从当前的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厂商更多维持着一种战略上的均势。
从年度出货量数据来看,这种均势也愈发明显。
2024年头部厂商的市场份额咬得比上一年更紧,前六名几乎形成了等分之势。
2025年,一个影响整体市场的变数又出现了,那就是新一轮国补。
在消费者换机频率降低、换机意愿不强的时候,实打实的补贴成了最大的影响因素。
而对于小米手机而言,这就是又一个平替的机会。
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2月7日,根据最新消息,2025年第5周(1月27日至2月2日),由于跨春节返程和休假,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周环比有所回落,不过排名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小米2025年首次拿下了中国手机市场第一。
而卢伟冰转发相关信息并表示:“小米15系列和K80系列/Turbo4,是春节期间用户购机的首选型号!”
或许,恰恰是一路平替的战斗力,让资本市场对小米的信心满满,也助推了它冲进全球市值百强。
尽管,这个平替,总是表现不稳定,毕竟高端的有点贵了,需要补贴来催化。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大鹏展翅
除了华为,各家不都在同一价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