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再现“国宝级”珍稀身影——中华秋沙鸭

森罗万象的原创 2024-12-31 09:25:54

“哇哦,又发现大批‘国宝级’鸟类啦!

这是本地的荣幸啊.”

麻阳锦江国家湿地公园一处野生动物监测点进了不少前来参观的群众,因其捕捉到了一些国宝级的鸟类身影,导致前来监测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人们对于监测到的鸟类了一场热烈又兴奋的讨论,等待着工作人员们弄完大批记录后,查看到底有哪些“国宝级”鸟类。

众人呼喊声此起彼伏,兴奋又羡慕,让人忍不住想要上前查看一下,这“国宝级”鸟类有什么特别之处?

国宝级鸟类,中华秋沙鸭。

工作人员们将记录弄完后,突然高喊:“大家看这里——”

众人齐刷刷的眼神跟随工作人员的手指方向看去,一群黑白分明的候鸟驻足在水边,也有一些在水中嬉闹冲浪。

代表着工作人员拍下了以下几个镜头:同向翱翔、起飞时的姿势、划水时的身影和停歇时安静的姿态……

这些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群居,并且体型上没有多大的分别,除了它们的数量略有不同之外,看上去几乎是一模一样。

然而众人眼中的兴奋其实已经随着工作人员一句“这是中华秋沙鸭!”而消失的不见踪影,只有大家在发出“哇哦”的惊呼声。

中华秋沙鸭是栖息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种深水鸟类,它主要吃鱼、虾等食物,繁殖在寒冷的地区,因为环境适宜,所以大约每年5月份左右会选择返回我国繁殖。

在2021年冬季的时候,工作人员在绿溪口拍到了8只中华秋沙鸭,当时就引起了较大关注。

因其在2010年冬季录制到它们的身影,到2020年冬季,这组数据清楚显示出它们不断减少的趋势。

令人可喜的是,在2021年冬季,它们再次现身当地,这让当地人民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让研究人员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然而在2022年冬季,它们再度回归当下的监测点,这让全体人员为之一震,在2023年冬季,它们再次成为明星,成为焦点。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在不懈探索它们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并将观察结果逐一列出报告:

1.环境适宜。

2.选择地址正确。

3.生态保护充分。

4.极低污染。

5.生物多样性程度高。

6.适宜栖息。

然而它们有着非常严苛的生活要求,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广阔清澈无污染水域,还有大量水底植物为生存繁衍提供养料。

随着人们对河流破坏越来越严重,它们也被迫离开了栖息已久的区域。

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发现中华秋沙鸭后,也开始更加广泛又深入地探索它们被吸引来的原因,为未来保留这一数量更新突破性增加的好苗子而努力。

为了中华秋沙鸭能在我国不断繁衍生存壮大,麻阳采取了多项措施,全力促进这一候鸟作用最大化,行动呈现如下:

候鸟保护行动。

随着中华秋沙鸭数量持续增长,我国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些对于候鸟保护的想法,当地人民也开始重视起来并积极配合。

1.建立候鸟迁徙路径。

当地政府和群众还未进行额外设置之前,当地已经有众多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生存,它们将绿溪口选为自己的家。

因此自然而然地,他们不能由着人们随意践踏或破坏这条迁徙路径,应该将这条候鸟迁徙道路进行设置和完善才对。

当地政府将绿溪口划定为一个区,并进行监测,避免外来强度对其造成影响,同时也能观察到回归祖国的大批鸟类。

2.改建湿地。

有水源才能吸引鸟类驻足,同时还能保证鸟类及其后代存活率非常高,湿地不仅能够为候鸟提供良好舒适的栖息环境,还能够收储洪水。

因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兰溪口全面展开,从而使得在新的居住区的新兴鸟类和长期栖息于此并繁衍下一代的原居民共存共荣。

3.防止捕猎。

野生动物协会全体志愿者均积极参与保护行动,定期进行巡查,同时还开展了宣传宣教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认识。

同时还对猎物进行追踪定位检查是否猎杀行为,自此之后,本地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大捕猎行为不再出现。

4.加强生态治理。

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因素,只要出现,就一定会造成影响,我们永远无法避免所有人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是对抗能力提高和适应补救。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原植物进行恢复,让它们重新投入自然而行,不干扰他人是我们应遵守的规则,我们要努力践行。

،促进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不仅可以避免物种灭绝,还能够减少天灾发生频率,对人类发展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在生态系统中起支撑作用的大多是基础物种,有了生物基础成员存在,那么高级成员也可以迅速进化独特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种群。

而且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我们逐渐恢复了人类找不到的野生动物呢?

既然中国以前曾经有过,那么是不是可以重新找回来呢?

随着当地侯鸟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我国不得不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地方是否能被联合国赐予世界湿地标准项目保护。

只有这样,当地才可以长久安全繁衍。

同时也没有必要担心一些人口因素,本地居民完全可以借助旅游业来赚取经济收益,这既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也促进了生态保护意识的强烈趋势。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