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俄战机生产交付数据新鲜出炉,中国航空工业再度展现出了其强大的产能实力,不仅稳居全球领先地位,更是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俄罗斯战机产能虽在持续回升,但在动员体制下仍显力不从心,年交付战机数量预计仅能达到40架左右,与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期,国内军事博主对俄罗斯空军2008年至2024年间的固定翼战机接装情况进行了详尽统计。
结果显示,在这长达16年的时间里,俄军共接装了700余架战机,其中苏30、苏35、苏57系列战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尽管俄罗斯战机产量自2008年起逐年攀升,但在2014年西方制裁的重压下,其产量开始逐年下滑。
即便到了俄乌冲突爆发的2022年,全年也仅生产了29架战机。
尽管2023年产能有所回升,达到43架,但截至2024年12月1日,俄军空军今年接装的战机总数也仅为39架,预计全年将勉强突破40架大关。
与中国相比,这一数字显得相形见绌。据预测,中国2024年的战机交付数量将达到惊人的200架,是俄罗斯的整整5倍。
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雄厚实力,也反映了中俄两国在战机产能方面的巨大差距。
中国战机交付类型的多样性和技术创新同样令人瞩目。
根据美媒《军事观察》的分析,解放军当前主要接装的战机类型包括歼-16、歼-16D、歼-20以及歼15T等。
其中,歼-16作为多用途战斗机,广泛应用于空中优势作战、对地打击和反舰任务;歼-16D则是其电子战版本,具备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
歼-20作为中国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已成为解放军空军的核心力量,主要执行制空作战、远程打击和隐形渗透任务。
而歼15T则是新一代海军舰载机,将全面列装于辽宁、山东、福建舰等航母及其后续建造的国产超级航母上。
歼10C已于2022年停产,其生产线已全面转向为巴基斯坦供应,而接替其的是新锐的歼35系战机。
这款战机预计将于明年全面量产,并已被空军和海军钦定为新的隐形机。
据美媒分析,歼35由于采用了创新的制造工艺和成形技术,其2025年的总产量预计不会低于60架。
中国战机产能的领先优势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中航工业(AVIC)和中航空发动机(AECC)等强大后盾的技术和制造支持。
沈飞和成飞的战机生产线不断扩充,已顺利完成“产能爬坡”,为战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比之下,俄罗斯航空工业则显得力不从心。
苏联解体后,其经济条件恶化,部队需求大幅下降,导致航空工业无法恢复至苏联时期的巅峰水平。
同时,陈旧的工业体系和西方制裁的影响也严重制约了俄罗斯战机的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
美专家在《军事观察》中指出,中国在战机制造方面的优势远不止于产能。
中国在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为战机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歼16、歼20、歼35等新锐战机的不断问世,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空电子设备方面的领先地位,也进一步拉大了中俄两国战机在态势感知、隐形性能等方面的差距。
特别是歼35战机,其集成了分布式孔径系统,极大地提升了态势感知能力,这一技术此前仅F-35和歼20所具备。
而俄罗斯虽然拥有经过实战检验的战斗机,但在第五代战机产业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随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几年中国的战机生产和交付数量有望持续增长。
这不仅将进一步提升解放军空中力量的整体水平,也将使中国在全球航空工业领域占据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预见,中国空军的未来将更加辉煌,其战机产能和性能优势也将持续扩大。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