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常遇春全身溃烂后随即暴亡,朱元璋:逮捕常茂、处死常升

远悦说过去 2025-02-21 17:12:46

1369年七月初七,河北赤城。

夜色如墨,柳河川的夏风裹挟着血腥气。常遇春的帅帐内烛火摇曳,这位刚满四十岁的开平王蜷缩在虎皮榻上,浑身战栗如筛。

他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低吼,皮肤下诡异的青筋如蚯蚓蠕动。随军医官跪在一旁,银针甫一触及腕脉,竟“咔”地崩断。

医官颤抖着后退。

帐外忽传来战马凄厉的嘶鸣,九万北伐军的营火在风中明灭,仿佛幽冥鬼火。

子时三刻,常遇春猛然坐起,双目赤红如血,撕碎锦被狂笑:“陈友谅、张定边,尔等阴魂索命乎?”

话音未落,一口黑血喷溅帐幔,气绝身亡。

消息传至南京,朱元璋砸碎九龙杯,嘶吼震彻奉天殿。

三日后,北平密报抵京:常遇春暴毙前夜,有蒙古萨满在居庸关外焚烧人偶,咒文赫然绣着“常”字。

从流民到柱石

1329年,常遇春出生于安徽怀远一个贫苦农家。

元末苛政如虎,江淮地区饥荒频发,饿殍遍野的景象在他心中烙下深刻印记。少年时期,他随乡民习武,练就猿臂善射的绝技,能在百步外射中飘落的柳叶。

一次村中遭匪,年仅16岁的常遇春独守隘口,以弓箭射退三十余山贼,从此乡里传颂“怀远神箭”。

元末天下大乱,红巾军起义席卷中原。

1352年,23岁的常遇春为躲避官府抓丁,被迫投奔巢湖一带的山贼刘聚。然而,目睹刘聚劫掠百姓的行径后,常遇春陷入迷茫:“大丈夫当救民水火,岂能沦为盗匪?”

不久后,朱元璋率军攻占滁州的消息震动江淮。

常遇春乔装成商贩潜入滁州,见朱元璋整顿军纪、开仓赈灾的举措,决意投效。归途中,饥困交加,昏倒田间时忽梦金甲神人喝道:“主君将至!”

惊醒之际,恰见朱元璋率军过境。

他拦马高呼:“愿随明公扫荡群雄!”朱元璋怀疑他是饥民,为了吃饱饭,而效力军中。不由冷笑道:“壮士莫非饥民求食?”

可见常遇春夺过侍卫长枪,反手掷出贯穿三寸杨木,方知遇得了一员猛将。

锋芒初现

1355年七月,朱元璋欲渡长江夺取采石矶,遭元将蛮子海牙十万大军封锁。

战船被江心铁索所阻,先锋廖永安中箭落水,全军濒临崩溃。常遇春驾轻舟突进,手持丈八长戈高呼:“取富贵者,随我来!”

小舟如离弦之箭,他长戈勾住敌舰舷板,借力腾空,纵身跃上敌舰,刀光过处血雨瓢泼,连斩十二人。

元将蛮子海牙的头颅飞落江心时,朱元璋叹道:“此非人臣,乃天赐神将。”

元军阵脚大乱之际,徐达率主力冲锋,采石矶终被攻克。此战为朱元璋跨江发展奠定根基,常遇春受封“总管府先锋”。

半年后,朱元璋围攻集庆。

面对元军守将福寿的坚壁清野,常遇春献“调虎离山”之计。他率三千精兵昼夜疾驰,在龙湾虚张声势。

福寿果然中计,派精锐出城救援。

当天夜里,暴雨如注,他命士卒口衔竹片,潜行至城墙下,以火药炸塌瓮城。此战不仅奠定了朱元璋的江南基业,更让“常十万”的威名传遍天下。

破城后,常遇春又严禁劫掠,将缴获的三十万石粮米尽数分给百姓,成为百姓心中的“常菩萨”。

救主封神

1363年八月,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与朱元璋会战鄱阳湖。

战至第三日,陈军猛将张定边率旗舰直扑朱元璋座船。朱元璋的“白海”号因追击过深陷入浅滩,顷刻间被十艘巨舰包围。

千钧一发之际,常遇春驾艨艟冲入重围,一箭射穿张定边右眼,继而跳帮血战。混战中背起朱元璋跃上俞通海战船,高呼:“主公速退,某来断后!”

此箭之威,二十年后仍令元顺帝噩梦连连:“南朝有将,目如鹰隼,箭似流星。”

一个月后,陈友谅以铁索连舟组成“水上城堡”。常遇春夜观天象,见东北风起,遂献火攻之策。他亲率百名死士驾七艘火船突袭,箭雨掩护下逼近敌阵。

当火船撞入连环舰群时,他挽弓连射火箭,火借风势蔓延百里,焚毁陈军战舰八百余艘。此战终结了陈友谅争霸之路,朱元璋对常遇春赞不绝口,感慨道:“伯仁之勇,古之恶来不能及!”

此战,常遇春还首创“三段击”战术,将火铳手分为三列轮番射击,他改良的襄阳炮能发射燃烧弹,焚毁陈友谅军粮仓二十座。

踏破山河

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后,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

常遇春领轻骑昼夜疾驰,创下“七日破济南,十日克德州”的战争奇迹。在通州之战中,他命士卒背负沙袋填平护城河,亲架云梯登城。

元将卜颜帖木儿惊叹:“南人竟有如此虎狼之师!”元顺帝闻讯夜遁草原,大都不战而降。常遇春凭一己之力,扫荡了唐末以来北方异族长居中原的阴霾,再次将黄河以北,纳入汉人的统治之下。

然而,除了战功赫赫外,常遇春的为人却极为反差”。他时而暴戾,残忍嗜杀,有时又悲天悯人,仁慈正义。

1362年,城墙崩塌的轰鸣中,常遇春的刀锋滴着守将胡廷瑞的血。

洪都城破后,常遇春违背“降者不杀”的承诺。三日内,八千降卒被活埋于章江门外。有妇人抱婴哭求,常遇春漠然道:“斩草除根。”

史载,常遇春持刀立于尸山血海中厉喝:“乱世用重典!”

可到了深夜,他却独坐城头,对月自语:“非我嗜杀,实为震慑四方。”

而在平江围城期间,他又严令士卒“敢伤百姓者斩”,破城后更将十万石军粮分发饥民。

这种“武圣”形象的塑造,折射出民间百姓对常遇春的朴素认知。 江淮百姓将其奉为“水陆兵马大元帅”,神像两侧楹联写道:“一箭定乾坤,双肩担道义。”

在苏州评弹《英烈传》中,他是“睁眼关公,闭目菩萨”的完美化身,这种艺术重塑,折射出民间对历史真实的诗意补偿。

血色黄昏

1368年11月,常遇春献传国玉玺于南京。朱元璋抚玺而笑,眼底却闪过一丝寒意。是夜,锦衣卫密奏:“常帅私会元室公主。”

此后每逢朝会,皇帝总以“开平王劳苦”为由,逐步削其兵权。

三月,朱元璋突然宣布:“常氏女贤淑,宜配东宫。”这场婚姻表面是莫大恩宠,实为将常氏家族与朱明王朝深度绑定。常遇春接旨时叩首领恩,指甲却深陷掌心.

他比谁都清楚,女儿从此成为人质。

1369年5月,常遇春再次受到朱元璋的召唤,他亲率九万精锐出居庸关,横扫北元残余。

在骆驼山遭遇战中,常遇春布下“车城圆阵”,以火铳轮射击溃蒙古铁骑。追击千里至捕鱼儿海,俘获元室宗王、嫔妃百余人,缴获传国玉玺。

朱元璋收到捷报后,大喜过望,挥毫题字:“旌旗所指,朔漠尘清!”

不过,在大获全胜后,随军医官发现常遇春脊背浮现诡异黑纹,状如盘蛇。被俘的元廷萨满咬破指尖,在羊皮写下诅咒:“常贼必七窍流血而亡!”

亲兵欲焚毁咒符,他却大笑:“百万大军尚不惧,何畏鬼蜮伎俩!”

七月初七,班师途经常遇春突发恶疾。

《明实录》记载其“体若燔炭,谵语三日而亡”,年仅四十。

诡异的是,九万大军中竟无一人感染。民间传言四起:有说蒙古巫师下蛊,有说旧伤毒发,更暗指政治谋杀。

朱元璋闻讯罢朝三日,亲撰祭文:“朕失长城,山河同悲!”

灵柩返京时,朱元璋率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打破礼制以亲王规格下葬钟山。神道列石像生三十六对,远超徐达墓规制。

甚至,朱元璋还也许尚未成年的常茂,承袭常遇春爵位,与功勋之臣李善长、徐达、邓愈等人,并列开国六公。

然而,好景不长。常茂为人市侩,不习战术,在征讨北元途中与冯胜发生摩擦,被朱元璋贬到广西。

可在广西时,常茂也不安分。他勾结当地土司,擅自杀害大明官员,霸占官员的妻子,最终导致百姓造反。

当朱元璋召他回京的圣旨,抵达广西时,常茂却“诈死”,骗过了朱元璋的耳目,远遁山野。

常茂丢掉爵位后,常遇春的次子常升在1388年,承袭了开国公爵位。不过,他的运气也不好,在蓝玉案发后,常升被指“私藏元室余孽”,惨死在屠刀之下。

常遇春四十年的人生,恰似元末明初的暴烈缩影。

从采石矶的孤胆英雄到鄱阳湖的救主战神,从北伐铁骑到未竟的漠北雄心,他以超凡的军事才能推动历史车轮,却终被时代洪流吞没。

然而,他骤然陨落留下的重重疑云。是蒙古诅咒?旧伤复发?还是权力绞杀?如同大都城头消散的烽烟,永远飘荡在历史的天空。

而钟山北麓的巍巍陵冢,至今仍在诉说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与英雄难逃的宿命轮回。

0 阅读:33
远悦说过去

远悦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