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听起来很解气,但也让很多人为了等所谓的“报应”忍了很久的气。
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遭“报应”的人都是坏人,有些人纯纯是由于认知太低,无心做了错事不自知。
作恶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故意为之,另一种则是无心之失。
故意为之的恶人一定有所图谋,通常情况下图的是利益,无心之失者不仅没有图谋,绝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好心办坏事。
做人一定要心怀善念,尽量不要为恶,若在无知之时不小心做了坏事,过后积极弥补也未尝不可。
这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好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坏人也有重感情的岁月。
俗话说:“人作恶,天自惩”,身上有以下两种恶行的人很难有好下场,自查要趁早。
很多时候,事情的真相往往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性子急的人,只看片面就做决断。认知高的人,从来不会只听一面之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遵循因果关系,要么一方利用,要么相互作用。想要看清事情的真相,需要的不只有时间,还有证据。
举一个最贴近现实的例子,警察抓到小偷想要为之定罪,哪怕大家心知肚明也需要提供人证和物证。这就是能够让所有人都接受的公平。
即便是古代,皇帝也没有办法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斩杀大臣,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先“找由头”而后下结论。
由此可见,因果关系十分重要,在没有充足理由的情况下,妄下结论不得人心。
你我皆俗人,眼睛所看到的状况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
聪明的人管得住自己的嘴,即便心里有了想法也不轻易说出口。糊涂的人常常是嘴在前面说,脑子在后面追,一个不小心就将人得罪。
做人一定要明白,在不知道事情全貌的情况下,不要被别人煽动情绪妄加评论。
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兵器,别让自己成为他人煽动舆论的工具。
人心生来好奇,喜欢围观并没有错。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别乱说就行了。
总有一些人活得很委屈,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看热闹的人,却稀里糊涂被卷入别人的争端当中,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种委屈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认知低,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作恶”。
让自己活得清醒一点,不知全貌的事情绝不评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张口就在强调自己淡泊名利。这种强调一点都不清高,反而很好笑。
原因很简单,人只有先拥有名和利之后才有资格说自己不在乎,在尚未拥有之前根本无法发表意见。
同样,劝人放下亦如此。作为一些人,站在道德的高点一边指责别人小气,一边对真相置之不理。
劝人放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权,受了委屈之后是原谅还是讨回公道,都取决于当事人内心的想法。
建议可以给,别人听不听是他的事,过多的劝说最好别有,这本身就是一种柔软的强势。
那些张口闭口就要求别人原谅一切的人,实则愚昧无知,他们以为自己是在积德行善,却犯了助纣为虐的错。
人与人的悲喜从来都不会相通,你不了解他曾受过怎样的伤,就不会知道当事人的内心有多寒凉。
做人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那些张口闭口就劝别人不要同坏人一般见识,不要同伤人者斤斤计较的人,本质上与坏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太多无知的人高喊着“以德报怨”试图行善,却从来没有读过全句,老祖宗说的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以直抱怨以德服德。
生而为人一定要明白,先管好自己的事,再去围观他人的事,最好不要操心别人的事,更不要劝阻受害者的反击。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为善不损福报,为恶才会损福报,别让自己的无心之失为余生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