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劫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各种学术思想和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大争之世,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苦不堪言。群雄崛起,诸侯国变法图强,贵族新旧交替。这一时期,旧的社会秩序正在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尤其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僭越礼制的行为被认定为合法,礼崩乐坏已成定局。
继春秋时代还算讲理的诸侯争霸,战国开始走向大兼并、大变革,以统一为最终目标的烽烟四起,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走向,也是天下苦于纷争而归向的最终结局。
如果说春秋时代各诸侯国还要点面子,谁也不敢僭越礼制,周天子的位子还摆在供桌上,大家吵完打完,各回各家。
到了战国时代,则完全撕破了脸面,大家完全下狠手,阴的、阳的、横的、纵的,无所不用其极。打架已经不是为了当大哥,而是为了抢地盘,吃独食。
为了兼并统一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而在兼并战争中,有苏秦张仪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历史的车轮正不可避免地从封建分封走向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
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事件,就是以下犯上、僭越礼制却被合法化的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首先是原属于晋国的三个卿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并被周威烈王认定为合法,还被分封为诸侯。自此以下犯上、僭越礼制就成了常态。
其次是齐国一个姓田的家臣放逐了世代姜姓的齐王,自己接管了齐国的封地,继续还叫齐国。但这个时候的齐国已经不是当初周武王分封给姜子牙的姜齐,而是篡权僭越的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到了这个时候,东周列国从春秋早期的140多家诸侯,经过360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20多个诸侯国。在这20多个诸侯国中,又以秦国、齐国、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这七个诸侯国为最强。
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这七个诸侯国又陆续兼并周围的小国,由此就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天下格局。如果从地理方位上来对应的话,那就是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
这个时候诸侯国没剩下几个,似乎故事变得简单了,不过简单不等于平淡,剩下来的这七个诸侯国都不是省油的灯。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打架打得赢,那必须自己得壮实。
怎么才能壮实呢?变法图强。
于是从公元前422年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国相之后,魏国就首先开启了战国时代“变法图强”的大剧。李悝变法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郡县制、官僚制度。
经济上,一方面,废除土地属于贵族公有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另一方面实行平籴法,就是由国家调剂粮食价格以稳定小农经济。
在军事上,任用吴起建立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大大加强了魏国军队的战斗力。同时确立法治思想,李悝参考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撰了法经,通过魏文侯向全国颁布。
由此,魏国开始雄起,一度成为战国初期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当时魏国有吴起率领的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72,全胜64,其余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64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500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可以说,李悝变法使魏国的国势,在魏文侯当政的50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但可惜的是,随着魏文侯和李悝的相继离世,魏国变法也渐渐偃旗息鼓。
然而此时变法图强已经成了各国的主旋律,一时间各国纷纷开始变法,比如吴起,后来到了楚国,开启了楚国的吴起变法。
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韩国开始了申不害变法,还有齐国邹忌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等等一系列的变革。然而在这所有的变法图强中,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执行得最为彻底。
秦国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变通,也没有那么多的技巧和理由,就是将变法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最终使秦国迅速由一个弱秦成为天下畏惧的强秦霸主。
战国双子星
但是,自打成了天下人人畏惧的强秦之后,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余的六国都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压力,咋办呢?这个时候,战国时代一对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出现了,他们就是苏秦和张仪。
他俩出身低微,却凭借着个人的聪明才智,把天下的诸侯将相玩弄于股掌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千古传奇。
先来说苏秦,苏秦很穷,破窑赋里说,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赠兄弟物,嫂不下机,妻不愿炊。但苏秦是个学习狂魔到啥程度呢?悬梁刺股里的人就是他。
当时苏秦给六国提了个合纵的建议,就是六国从南到北建立统一战线,封锁维度西边的秦国。于是苏秦咸鱼翻身挂六国相印,亲自指导六国合纵,这下把正在凶猛发育、精力旺盛的秦国憋在家里15年,愣是没敢出头,都快憋出病来了。
这个时候,六国合纵的克星出现了,就是苏秦的老同学张仪。
张仪早年比苏秦更惨,他俩师出同门,老师据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鬼谷子。早些年张仪到楚国去求官,遭人诬陷盗窃财物,被打得遍体鳞伤,送回了家。
张仪挣扎着问老婆,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老婆说还在。张仪惨笑着说,那就没事了。后来张仪听说老同学苏秦发达,就来投奔苏秦,没想到却被苏秦羞辱得肺都快气炸了。
于是张仪转头就跑到了秦国,并为秦国提出了破解六国合纵的连横策略。张仪的连横与苏秦的合纵相对,就是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苏秦死后,张仪更是独领风骚,一个人把东方六国玩得团团转。六国的合纵被张仪那条三寸不烂之舌给说散了。在张仪的助力之下,从此秦国东进的步伐一发而不可阻挡。
天下归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玩过了连横,秦国又给已经瓦解了的六国同盟补了致命的一刀,这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而提议秦国远交近攻的正是历史上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一代名相范雎。
范雎
范雎早年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一个门客,由于被人诬陷,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来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改名叫张禄,就来到了秦国。
公元前271年,范雎见到了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赵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与齐国保持良好关系,于是秦昭襄王拜范雎为客卿。
公元前266年,他又提醒秦昭襄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于是秦昭襄王逐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并拜范雎为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国使臣须贾,之后又迫使当年差点害死他的魏齐自尽。同时又举荐当年帮助他逃离魏国的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凡是以前帮助过他的人,他都散尽家财给予酬谢。
范雎任相后,还创修褒斜栈道,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天下皆畏秦。
后来秦赵两国长平之战爆发,范雎设计在外交上孤立赵国,防止各国合纵。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又用反间计使赵国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廉颇为将,助力长平,终于让白起大破赵军。
到了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秦国还顺手把已经奄奄一息的周王室给灭了。由此传承了790年的周王朝就在秦国的手上断了根。
大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正式捡起了王朝更迭的接力棒,战国正朝着天下一统的方向加速前行。
秦灭六国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同年他的儿子安国君继位。结果安国君继位后仅一年零三天就去世了。于是秦庄襄王,也就是后来一统天下,赫赫威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爹继承了王位。
但是秦庄襄王登基仅三年就去世,就这样在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由于嬴政当时还年纪小,按照惯例成年以后才能亲政。在他等待亲政的旧年时间里,嬴政勤奋好学,他在蓄积着一统天下的力量。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年满22岁,开始着手亲政。这一年,他用雷霆手段平定了嫪毐之乱,罢免并赐死了权臣吕不韦,从公元前238年到公元前231年的八年时间里,秦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攒实力,徐徐图之。
而从公元前230年灭掉韩国开始,大秦几乎以一年半就灭掉一个国家的速度,先后消灭了赵、魏、楚、燕,最后才灭了被远交近攻哄得团团转的齐国。
赳赳老秦用十年的血战陆续兼并了六国,并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只属于秦王。从此,中华大地结束了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进入了大一统的帝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