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对于香港警察开枪不恰当的言论

高先生高松杰 2024-09-24 09:26:35
文章:反驳对于香港警察开枪不恰当的言论

在社会中,对于警察使用武力的讨论经常引起激烈的争论。近期,笔者留意到北角发生的警员开枪事件引发了有人认为警方的行为不当,主张“应该不打手不打脚”等言论。笔者身为九龙城扑灭罪行委员会成员,对事件都非常关注,对这些观点也十分关注,但在深入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观点往往忽略了现实中的复杂性以及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据笔者了解,一名38岁有精神病纪录男子手持菜刀及剪刀,袭击其母亲及妻子,警员到场后更手持武器逼近警员,多次警告无效后,该男子持刀突冲向警员,仅距离1.5米,男子最终遭警员开枪制服,送院抢救后死亡,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警员的执法环境:

首先,警员在执法时的环境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当面对一名可能持有武器的嫌疑人或精神病患者时,警员必须在电光火石之间迅速做出判断。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警员无法保证每一次的执法都能精确无误地打击目标的手或脚。这不仅需要高超的射击技术,还需要对情况的准确评估。若是错过了时机,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甚至危及到无辜市民的生命安全。

二、生命安全的优先考量

其次,警员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公众的安全。在与可能危险的个体对峙时,警员必须在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做出反应。若警员在面对攻击或威胁时选择不开枪,这可能导致更大的危险。过去的案例显示,警察在面对持械嫌疑人时,若选择不开枪,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开枪是维护公共安全的必要手段。

三、精神健康的考量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处理,的确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然而,当一名精神病患者在公共场所表现出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时,警员的反应必须迅速且果断。在这种情况下,言论如“打手打脚”往往无法实际应用。精神病患者在受到威胁或惊吓时,可能会做出不可预测的行为,这使得警员难以控制局势。相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个人状况,警员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保护其他无辜市民的生命安全。

四、对话与训练的必要性

笔者身为扑灭罪行委员会成员,知道警队内部就使用枪械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武力有严谨守则,警员在使用枪械上亦有定期训练,包括在不同情况下,是否需要使用枪械等。据警方根据初步调查,事件中警员开枪的决定符合警队有关守则。

此外,对于警方如何应对精神健康危机的讨论,应当集中在如何改善训练和资源配置上,而非单纯批评他们的行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专门的训练计划,帮助警员更好地识别和应对精神健康问题。这些计划强调非暴力的危机干预策略,并鼓励警员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对话技巧,而非武力。然而,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在于能否迅速应用于实际危机中,有待通过实践中进步。

五、社会责任与政策制定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对于警察工作的责任。社会应该呼吁政府加强对精神健康的资源投入,建立更完善的支持系统,让警察在面对精神病患者时有更多的选择和支援。这包括设立专门的精神健康热线、增设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支援以及提供更全面的社区资源。唯有如此,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让警察在执法时能够有更多的手段来处理危机。

结论:

笔者也明白和体谅家属的心情,警方和笔者在内很多香港市民也对北角开枪事件深表难过,并向死者家属表达深切慰问。涉事家属已向警察投诉课投诉。而警方也表示非常重视这宗案件,已经交由港岛总区重案组作出全面调查,完成调查后再向死因裁判法庭提交调查报告,由死因裁判法庭决定会否展开死因研讯。

在此事件,笔者认为大家对于警察开枪的讨论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而非简单的情绪反应。警员在执行任务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的行动往往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相较于单纯批评,社会应该更关注如何改善警察的执法环境和精神健康的支持系统,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只有在安全和理性的框架下,才能真正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权。笔者呼吁大家勿相信一些不知来历的所谓传言,因为社会上仍有不少坏份子常制造「软对抗」,常常企图挑起市民与政府之间矛盾,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事件,笔者也非常相信香港有完善机制查明真相。

​​​​​

​​作者简介:高松杰,人称高Sir,男,香港建设力量KOL、时评人,大湾区创业者、湾区推介官、2023深圳十大好网民,工商管理硕士,本科修商业、公共及社会行政,多个平台均有文章及视频专栏,发放爱国爱港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及香港故事

香港再出发共同发起人、香港菁英会副主席、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创会主席、阳江市政协委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河南省青联港区常委、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民族自豪感及国民身份认同行动小组增补委员、第七届九龙城区议会辖下地区设施及工程委员会和社区参与及文化康乐委员会增选委员、九龙城灭罪委员会国安教育小组召集人、家维关爱队成员

0 阅读:0

高先生高松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