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5年龄段踢球的人数与青训机构明显增多,中国足坛多年前就开始存有一种美好预期,那就是等05后球员开始出道,中国足球就有机会从介于亚洲二流与三流之间的水平向上回升了。

如今,随着以05/06年龄段组队出阵的U20亚洲杯的到来,这一存在了多年的预期,终于到了可以兑现的时候。
如果这批05后球员在这次亚洲杯上晋级四强,如愿拿到U20世界杯的入场券,时隔20年重返U20世界杯(前称世青赛),那当然是他们兑现预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未来,他们被国内外顶级联赛的教练与球探看中机会大增,一旦获得更多高水平比赛的机会,对他们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
如果这次未能如愿,只要比赛过程好,也不要太悲观,未来一两年他们还至少有两次兑现外界对他们良好预期的机会。
比如,这次U20亚洲杯上表现特别出色的球员,极可能获得入选国家队的机会。伊万科维奇启用03年龄段的拜合拉木、胡荷韬,效果很好,国家队中00后接班的速度正在加快。如果05后也有合适的球员,伊万科维奇一定不会无视的。米卢当年就是将19-20岁的杜威、曲波、安琦带着出征2001年的十强赛,而且三人当时都获得过首发的机会。所以,未来一两年,05/06年龄段有多少球员能够进入国家队,甚至成为常规轮换球员,这也是观察这批队员是不是能够扛起中国足球触底反弹大旗的关键指标。
当然,他们在国家队层面的竞争力提升,离不开他们俱乐部联赛表现作为支撑。未来一两个赛季,05后在顶级联赛中的出场时间也至关重要。他们兑现外界预期的第三次机会,就是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人能够在接下来的一两个赛季中超联赛中成为球队的主力。
尽管05后球员有足够的机会来兑现外界对他们的美好预期。但是,他们目前至少也面临一大挑战,那就是随着外援的放开与归化球员的加入,本土年轻球员在顶级联赛中出场的难度比20年前更大了。如果这一代球员在未来一两个赛季没有足够的人数在中超稳定出场,又如何能指望他们具备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
曾经被称为超白金一代的81/82年龄段以及85/86年龄段球员,在入选当时的国青队(U20国家队)时,有的已经是顶级联赛的主力球员,暂时未踢上主力的,往往也是俱乐部重点培养的球员了。
目前这支U20国家队,虽然约有三分之一的球员报名了今年的中超联赛,有些球员甚至进入了俱乐部的24/25赛季亚冠精英联赛名单,但目前已经能打上中超轮换主力的几乎都没有。如果对比20年前85/86年龄段球员同期的职业生涯的情况,05/06段球员在中超接班的速度明显太慢,他们要兑现外界极高的预期,必须在未来一两年加速进入顶级联赛。
但是,就这一点而言,难度并不小。一方面如今中超俱乐部外援名额比20年前更多,归化球员也逐渐成为潮流。加上这个年龄段球员要参加今年全运会男子U20组的比赛,这必然会增加他们在中超获得稳定出场时间的难度,对此,有业内专业人士已经指出,全运会U20组别设置不合理,未来有待优化。另外,自从2020赛季取消预备队联赛之后,年轻球员获得中超一线队主帅观察的机会更少,而且现在占主流的中超俱乐部外教本来对年轻球员的了解就不如本土教练。上述诸多原因都对05后球员在今年中超获得稳定出场机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05后们终于登上舞台,但他们究竟能否撑起中国足球的未来?答案,就在未来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