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windy
“成人世界的恶趣味再次伸向了童年的乌托邦。”
疯狂动物城黑化版——《动物园天启夜》已经在近日登录大银幕,曾执导《冰河世纪》番外篇的Ricardo Curtis,把陨石携带的病毒让动物园沦为变异丧尸的秀场,企鹅喙部进化出锯齿状荧光武器,兔子化身果冻质感的裂变生物,一只离群小狼与暴躁山狮的临时同盟,在家长举报的安全线内上演动物丧尸的末日。

目前影片IMDb评分6.2,烂番茄新鲜度95%,PG普通辅导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说明影片是一部用可爱外壳包装丧尸内核的安全恐怖电影。家长们默许了儿童片中丧尸啃咬、动物异变的恐怖元素存在,又通过“无裸露无毒品”的承诺划出安全区,指向了近年来恐怖主题的“下沉”——万物皆可“黑化”。



但比起院线特供的合规暴虐,那些二十年前互联网荒野里的初代"童年杀手"们才是真正的混沌化身。在审核尚缺的年代,赛博下水道里披着卡通外衣的成人实验在论坛角落滋长。你以为点开的是天线宝宝学算术,结果却似抽象宝宝搞猎奇,成人世界擅长对童年滤镜降维打击,我们学会使用Ctrl+Alt+Delete之前,就按下了大龄儿童的精神崩坏键。

萌系丧尸
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年代孕育了各种赛博黑暗传说,在大屁股电脑上一遍遍传递着厌世报社的视觉奇观。其中有一个叫creepy pasta的网站,里面有一个热门专题“lost episodes(消失的片段)”,专门收录那些仅播出一次便神秘消失的动画片段。2009年,一卷标注着“suicide mouse.avi”(《自杀米奇.avi》)的诡异录像带记录,如同病毒般在论坛间裂变传播——据说这是迪士尼从未公开的1930年代原始胶片。

传说是这样子的:1930年的某一天,一个叫Leonard Maltin的迪士尼电影专家拿到一集米老鼠片源,打算将这集制成DVD,前六分钟是米老鼠机械重复的行走动画,当画面突然陷入黑暗时,这位专家随手剪掉了后半段。直到某个夜晚重审素材,他才惊觉完整片长竟达9分04秒。
失真的胶片中,没有熟悉的爵士乐伴奏,只有走调的钢琴单音在空荡街道回响。动画师似乎刻意抹去了所有对话气泡,让米老鼠在无限循环的街景中一遍遍走着……

然后米奇开始扯出诡异的微笑——

伴随着尖叫声,街景开始异变,砖石瓦砾诡异地悬浮半空,不断崩坏着。最后,背景音乐越来越无序、刺耳。不断崩坏的城市街景中,米奇一个平地摔,把自己摔得支离破碎——

最后,背景音乐越来越无序、刺耳。不断崩坏的城市街景中,米奇一个平地摔,把自己摔得支离破碎——

一棵燃烧的大树剪影后恶魔现身,接着屏幕浮现出一句俄文——

“来自地狱的叹息声将把旁观的看客拉入地狱。”
米老鼠都市传说在互联网引爆后,更多“遗失动画”开始浮出水面。不到半年,匿名论坛7chan的/x/分区,一位Reddit用户“Suicide Squidward”声称掌握《海绵宝宝》未公开剧集《自杀的章鱼哥》,里面是章鱼哥在无数次演奏失败后,受挫扭曲的恐怖姿态。

这类二创作品在某些片段中看似有“正规军”的影子,实则由无数碎片拼凑而成。通过盗用原片素材进行帧率篡改、音轨倒放等技术,制作者深谙如何用跳帧卡顿制造不安感。搜罗出来的东西也是以片段为主,用诡异重复的血腥画面来满足网友的猎奇心理。


而且这些作品背后往往伴随着一个赛博都市传说。比如《海绵宝宝》诡异视频《SUPER REAL - The “Best Friends Forever” Attack of 2005》的详情页中就写道:
“2005年7月25日,尼克国际儿童频道在播出《你的鞋带松了》剧集时遭遇不明信号入侵,屏幕画面发生诡异扭曲。多年来该事件信息被严密封锁,但随时间推移,关于此次及后续多起同性质干扰的蛛丝马迹逐渐浮出网络。您现在看到的,是为数不多能佐证该事件存在的残存影像。所有涉事人员自此人间蒸发——你永远不知道这里工作的是谁。因同年多起类似劫持事件中反复出现特定图像,该事件被民间研究者称为‘永远的好朋友’。”

这则“都市传说”视频最后在YouTube上获得了106万次播放,2000+的视频讨论。喜欢动不动就阴谋论的网友们深以为然:
“老铁们这事儿真到离谱!当年我在2005年亲眼见证,一个天线宝宝破门而入,肚皮屏幕直接给我播这个,吓得我当场石化。”

当赛博传说还在真假边缘试探时,有些动画直接扛着血浆喷射器怼观众脸上。《Happy Tree Friends》(欢乐树的朋友们)就用200+集迷你短剧证明,可爱与残暴的极致混搭才是流量密码。

1999年网络首播的初代版本,原本是拿来当儿童安全教育片的。但制作组Mondo Media很快发现,教小朋友安全过马路远不如看粉色小熊被电锯分尸来得带劲,于是画风突变,每集都是团灭指南,从雪山崩落到微波炉爆头,不是大量喷血就是爆出内脏等重度猎奇画面。

官网至今挂着祖传警示语“不适合小孩与大小孩”(Not recommended for small children and big babies)。YouTube官方频道580万粉丝、40亿播放量打底,血腥名场面甚至拿过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成人动画奖。
不过系列于2016年Still Alive(第五季)篇结束后陷入了长期坑掉状态。直到去年七月官宣联动游戏《The Crackpet Show》,2024直接才复活。现在想看新一季?得先交“血浆税”——最新剧集已锁进付费会员专区。

与此相似的是一部类似《芝麻街》风格的系列玩偶短剧《Don’t Hug ME I’m Scared》(别抱我我害怕),这部披着儿童节目外衣的致郁作品,首季播放量直逼2亿次,不过那些靠YouTube动画视频养孩子的偷懒家长们被画风骗到搜这部剧给你家孩子看的话,可能会培养出变态宝宝呢。

因为《Don’t Hug ME I’m Scared》系列每一集到结尾处都会出现暗黑向的反转,比如说用一颗真正的心脏做手工、或者用一只巨大的罐头活吃小鸭子。Yep,这又是互联网阴暗面的沧海遗珠。

毛绒人偶、剪纸动画、像素游戏、真人实拍在动画内无缝切换,连资深影评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分类标签。比如第三集看似治愈的“爱情小课堂”,蜜蜂老师告诉小黄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情,看起来很美好,平凡的生活再也不那么丧了——

但是爱要遵循宗教信仰,要换掉你的脑子,要让你忘记一切……

直到小黄回到现实,看见爱就是朋友野餐时为你留下的鸡蛋,但鸡蛋里面却是蜕皮的蜜蜂老师……童话滤镜碎成渣,裸露出来的才是成人世界的黑色内核。

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情节看起来非常带劲,年满18周岁、已接种精神疫苗、拥有重启大脑的快捷键的大儿童可以看看。
血腥童话
1937年Disney用《白雪公主》打开童话工业化的潘多拉魔盒后,安徒生宇宙都快被Disney注册成商标了。但互联网早期的赛博游牧民们,早就在律师函抵达不了的数字荒原上,开启了暗黑童话的逆向考古。

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初版格林童话根本不是什么梦幻枕边书,那些没被迪士尼漂白的原始故事,实际上是中世纪生存指南。真正的白雪公主被亲妈追杀不止三次,灰姑娘的姐姐们为穿水晶鞋自断脚趾,睡美人的苏醒伴随着血腥分娩……这些被糖衣包裹的残酷叙事,才是前现代社会的硬核劝世书。

Z世代还在TikTok刷#DarkFairytale挑战时,千禧年初的网瘾青年早玩起了更阴间的二创。他们用analog horror(模拟恐怖)给经典童话套上阴间滤镜:低保真画质、故障雪花屏、90年代家庭录像带的噪点,配上格林兄弟看了都做噩梦的情节。这种用VHS美学解构童话的玩法,堪称初代互联网的地狱笑话。

*模拟恐怖系列:雾潮来临——居民避难守则-诡谲
比如说改编自童话的模拟恐怖《丑小鸭》,本该励志的成长故事,在模拟恐怖的加工下变成了克苏鲁孵化实录。像素化的鸭子瞳孔逐渐扭曲,伴随磁带卡顿的咯吱声,最终定格在羽毛脱落的血肉躯体上,这才是安徒生密码被暴力破解后的真实形态。

这是一个没有爱,只有仇恨的故事。天鹅群中出现真正的鸭子,猎巫行动便从破壳那刻启动。《丑小鸭》的原版故事,讲述的是一颗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不同被唾弃。然后经历各种磨难和成长,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模拟恐怖中的《丑小鸭》某种意义上来讲有种殊途同归的意味。在一个单调的重复的钢琴调中,一群优雅天鹅正啄食异类——那只灰扑扑的雏鸭。而施暴队列最前端的,竟是本该护崽的天鹅妈妈。它们对小鸭的嘲讽,像在给不合格产品打上红叉。

直到某天清晨,鸭鸭失踪了,天鹅家族无人在意。时间逐渐过去,兄弟姐妹们都长大了,变得成熟优雅,离开妈妈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但在途中,那些完美身影开始逐个蒸发在芦苇丛里,再也没有回来。

天鹅母亲很奇怪大家都没有回来看她,于是决定沿着孩子们的路线开始寻找。她来到一个谷仓,以为其中一个孩子会在这里定居,却看见自己的孩子散落在地上,被唾弃丑小鸭从暗处缓缓出现,把兄弟姐妹的羽毛黏在自己身上,变成一只真正的“天鹅”。


这种比阴天还阴的画风网友们真的很爱。YouTube上,一位叫Foxymations的老哥就基于《三只小猪》《小红帽》等童话故事创作出四部黑暗恐怖系列作品,并获得了超千万的播放量。作品里面大量的jump scare 和许多令人不适的镜头,有一种低成本恐怖cult片的感觉。

另外,捷克超现实主义大师杨·史云梅耶早在1988年就玩转暗黑童话。在他的《爱丽丝》中,引路白兔化身手持剪刀的刽子手,袜子毛毛虫被缝上诡异假牙与玻璃眼珠,甚至会在深夜自动缝补眼眶。

主角爱丽丝通过偷窥成人书籍逐渐异化,在成人世界的规训下舍去了孩子的心,拿着起疯兔子的剪刀,融入大人的世界。


经典IP与惊悚元素碰撞总能催生新爆点,这波“暗黑文艺复兴”显然还没到终点。
堕落英雄
2009年,指导过《禁闭岛》《华尔街之狼》的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一次采访时化身预言家:“漫威电影更像是主题公园,电影院变成了游乐场,这是不一样的体验,变得不是电影了,而是其他的东西。”当初被骂老古董的暴论,如今竟成超级英雄电影的预告。

神秘数字6.2也在IMDb统治超英宇宙:《永恒族》《黑亚当》《雷神4》精准卡分,《雷霆沙赞2》反向冲刺5.9分,近几年出现的超级英雄们像约好了一样,在烂口碑的赛道上全力冲刺。2023年的《惊奇队长2》更是打败DC《闪电侠》的票房纪录,以众人唾弃之姿登顶英雄赔钱货榜首。

不过当拯救世界的戏码沦为流水线作业,商业效益越来越低时,制作公司又开始从英雄世界阴暗面中挖掘新的增长点。2016年,DC在《蝙蝠侠》第二卷#49中首次出现了一个多元宇宙的反面——暗黑多元宇宙。官方设定中,暗黑版蝙蝠侠发表了一段阴恻恻的暗黑多元宇宙介绍:
如果你听过这个,请停下来......
世界会活着,世界会死去......
但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每一个恐惧,每一个错误的决定,都催生了一个畸形的噩梦世界。这些本不该存在的世界。当它们拼命挣扎着在遥远上方真正多元宇宙的光芒下求生时,注定会从核心开始腐烂崩解。欢迎来到黑暗多元宇宙。这里孕育着本不该存在的故事……这不过是个巨大的宇宙笑话,只不过这里没人笑得出来。
好吧,几乎没人……
——大笑的蝙蝠侠

与普通多元宇宙的世界相反,那些来自暗黑多元宇宙的世界都由英雄的恐惧与错误选择孕育,名字前面带有一个减号,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腐烂果实。主宇宙蝙蝠侠被植入五种宇宙金属,沦为召唤恶魔巴巴托斯的活体通道。

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幼年目睹双亲被杀,在DC英雄宇宙中悲惨程度一骑绝尘。但那场改编布鲁斯·韦恩命运的凶杀案,在暗黑多元宇宙中被彻底颠覆:凶手从来都不是什么劫匪,而是布鲁斯夫妇的亲生儿子,一个名叫布鲁斯·韦恩的魔童。

魔童韦恩尚在襁褓中的他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智商、战斗天赋以及暴力倾向。还在坐摇摇车的年纪便能用摇摇鼓精准打击管家阿福的下巴,随着年岁渐长,他的超雄体质尽显无疑:针扎玩偶、纵火烧车、解剖蝙蝠、把猫放进微波炉、推倒刷墙的佣人……最终凭借完美演技逃过审判,将哥谭市人民玩弄于股掌,这是DC最黑暗疯狂的蝙蝠侠起源。

在颠覆英雄上,漫威早在上世纪就开始进行先锋探索。1995年,一个叫加斯·恩尼斯(Garth Ennis)的漫画编剧就曾在一次性特别连载刊物《惩罚者屠杀漫威宇宙》(The Punisher kills the Marvel universe)中,创造了一个杀死地球上的每一个超级英雄和超级反派的角色惩罚者(The Punisher)。

为了让这个设定成立,恩尼斯直接把这些超级英雄推向了平庸的深渊,其中不乏对金刚狼、美国队长等英雄角色的贬低和侮辱。

十年后,恩尼斯开始创作《黑袍纠察队》连载漫画,但是后来因为世界观对超级英雄一整个大恶搞险些被砍,转战至炸药娱乐漫画公司(Dynamite Entertainment)才连载完结。谁料这部充斥着黑色幽默与血浆暴力的作品,2019年影视化后大受欢迎,首播十日狂揽800万观众,创下Prime Video原创剧集纪录,第二季开播即登顶流媒体热度榜,甚至压过《怪奇物语》和《曼达洛人》,成为首部跻身尼尔森“流媒体剧集收视前十榜”的非Netflix出品剧集。


这些“黑化”角色初看像是童年粉碎机,细品却让人拍案叫绝:这tm才是真实的世界啊!与其在粉饰太平的“伟光正”里自我催眠,不如直面那些被解构成黑色喜剧的生存真相。那些道貌岸然的正经英雄们不敢戳破的皇帝新衣,恰恰被近年来流行的暗黑故事撕了个痛快。
成人邪典
成人向动画的基因,早在纸媒时代就已埋下伏笔。美国早期的动画生产源自艺术实验,后来发展为商业行为,在动画诞生之前的纸媒时代,报纸通过社论漫画输出政治立场,创作出“驴象隐喻”的托马斯·纳斯特顺利把政治漫画打上了“美国”特色。这些政治讽刺漫画对国内外政治问题(政治人物)发表意见,或戏谑讽刺,或批评反思,代表了新闻界对时政的态度与立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这些早期的文化迷因,在后世也成为成人向动画所继承的卡通形象介入特现实的“小丑特权”。福克斯1989年推出的《辛普森一家》堪称现象级破圈,首季即冲进收视TOP30,巅峰期单集覆盖3000万家庭。,进入了当季的电视收视前30名,最高时单集收视家庭数能超过3000万。这个黄皮肤四口之家30年来作品横扫各大影视奖项,更衍生出了电影、电视游戏、玩具等全产业链IP,其2007年剧场版全球票房超5亿美元,证明成人向动画内容完全具备黄金时段吸金力。

正是这样的商业成功,嗅到商机的制片厂纷纷开启经典IP的“黑红路线”。比如以《101忠狗》反派为原型的改编电影《黑白魔女库伊拉》(Cruella),就用反派“女魔头”打脸追梦的戏码在2021年第24周韩国票房榜冠军,收获全球2.24亿票房;DC旗下的《哈莉·奎茵》同样是反派英雄叙事,口罩期间硬是拿下2亿的全球票房,拿下2020年第6周北美票房榜冠军。

童话滤镜在现实生活中碎成渣,这些暗黑IP反倒成了新时代的财富密码。这些被“暗黑化”的童年故事,无非是因为小时候喜欢这个故事的我们长大了。Netflix、HBO、Disney+等流媒体的兴起,爆款暗黑向成人动画作品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也拉动了内容创作时代的商业价值。早在Netflix联合首席执行官萨兰德斯就曾透露,用户在原创内容方面的支出已经占到公司新增营收的85%左右。Netflix投入原创依然是笔好生意,动画原创自然也在其中。

拓展阅读:《爱,死亡和机器人》:流媒体时代让动画走得更远的一次尝试!
去年二月份,华特迪士尼公司(DIS.US)豪掷15亿美金收购Epic Games股份,宣布与Epic Games建立多年合作伙伴关系,将打造融合旗下IP的《堡垒之夜》“持久宇宙(persistent universe)”项目。

不过Epic执行副总裁Saxs Persson也提前打了预防针:“这种合作关系并不一定意味着你能够操作米老鼠拿着枪在《堡垒之夜》的大逃杀中奔跑,并不是每个角色皮肤都能做到一切。”——大儿童们别指望用米老鼠扛枪吃鸡,毕竟游乐园买玩偶的还是孩子居多。

虽然Disney对某些出创IP人设“严防死守”,但也架不住初代米老鼠形象进入公有领域,三款恐怖游戏立即横空出世。

拓展阅读:迪士尼“米老鼠”版权刚到期不到24小时,一大堆恐怖作品就来了
成长就像一场缓慢的剥壳手术,大人世界多少以往不应被儿童知晓的丑陋秘密,现在也不再是秘密,那些被解构的童话、英雄、被异化的卡通符号,不过是千万观众在流量池里打捞出的现实倒影。暗黑版IP受欢迎的吊诡之处也恰恰在此:它越是拼命证明我们已与纯真划清界限,就越暴露出成人世界对童年乌托邦的眷恋。也许所有关于“毁童年”的狂欢,不过是困在成长迷宫里的大孩子们,举着血浆喷枪在墙上刻下的求救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