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鲜,1万人民币到底能撑几天?

百姓识天下 2025-02-05 14:21:35

2017年,我带着一份好奇心和略感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朝鲜的旅程。作为一个年轻的外贸从业者,我无意中接到了一单与朝鲜合作的生意,出差的机会夜以继日地在我心中酝酿。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期待,同时又有种莫名的紧张。

抵达平壤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高耸的建筑群,一切都显得那么整齐划一。然而,在这片金正恩统治下的土地上,我逐渐意识到,要想在这里自由游弋是多么的不易。

随着行程的推进,我开始体验到朝鲜独特的消费文化。在羊角岛国际饭店的外汇商店,看见一瓶朝鲜可乐标价3人民币,我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在上海的日子,这价格简直无法相比。不过,当我看到其他外国游客被收取3美元、3欧元时,心中的窃喜稍微减少了一些。付款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不能找零,心里想着:消费真是离谱。因为外汇只进不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高度隔绝的世界。

接下来,我们在涉外饭店吃午餐,点了著名的烤鸭。既然已经来到这里,那就不能错过当地的美味。然而,当我询问冷面时,服务员愣了一下,跑去请示经理,然后结结巴巴地告诉我,一份20人民币。一旁的导游兴奋地说,这是相对较高收入的工作呢,因为他们的工资每月也不过100多人民币。

这样的消费让我挂心,毕竟如果我长时间待在朝鲜,我的存款恐怕会快速蒸发。站在饭店窗边,我偶然间看到窗外穿军装的士兵正在忙碌,他们随身扛着麻袋,不知是运送什么。我怀着好奇拿出相机准备拍摄,却被猛然袭来的石头吓住。原来是另一组穿着警服的人,他们用脚边的石子向我扔来,瞬间心跳加速。看来,随便拍照并不是件明智之举。

在平壤市区的闲逛中,目睹了许多普通平民向金日成和金正日雕像献花的场面。这样的仪式感让我感到震撼。在一个公园里,遇见了一群少先队员。他们在公共饮水点喝水,看到我们这些外国游客时,全体起立,整齐地敬礼。这一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虽然那是一种很古怪的崇拜,但更多的是对他们教育体制的无奈之感。

通过与导游的交流,我了解到朝鲜的教育体系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高中毕业后,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由国家包揽所有费用,并安排工作。工作几年后,国家还会为他们提供一套小房子。而大部分人在这之前都要接受义务兵役。听着这些故事,我突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同情和理解。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在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馆的那次经历。走在英雄册前,我看到了一些烈士的名单,竟然发现里面有我家乡的名字。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我买了一束花献给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值得一提的是,花也是需要买的,这种交换让我不得不思考国与国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国际饭店的早餐上,我尝试了当地的西瓜,称不上美味,顾名思义可以叫它“水瓜”。或许是因为土壤肥力不足,又或者别的原因,总之,它让我对这里的农业现状有所了解。

那段时间里,我也体验到了朝鲜特有的美食文化,比如铜碗餐。放在九个小铜碗里的凉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地方特色,猪肉、鱼、鸡蛋被分开放置,与米饭和酱汤搭配,营养丰富。尽管看上去简单,却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在一次闲暇的下午,我和一些同事乘坐地铁,感受这座城市的节奏。地铁只有两条线路,人工售票,价格相对便宜。但是,车厢里的沉默比我想象的更让人惊讶,大家面无表情,各自望着窗外,好似彼此之间没有交集。这样我才意识到,朝鲜的电力供应不足,尤其是在晚上,平壤的高楼大厦黑压压的一片,只有少数地标性建筑的灯光闪烁。

短短几天的时间,我对朝鲜的印象越来越深,这不仅仅是个国家,更是一种文化和制度的反映。在这个地方,即便物质条件有限,仍然能感受到人们之间深厚而纯真的情感。我看着那些年轻的情侣,记起了自己青春时代的恋爱模样。他们的羞涩与温柔,让我再次唤起了对于爱情的憧憬。在朝鲜,自由恋爱的可能性虽存在,但很多年轻人依然依赖相亲。

当我试图与导游聊聊未来的变化时,她只是笑着回答:“我没必要挣很多钱。”这是她19岁青春的天真,让我感受到一种珍贵的纯真。

转眼间,出差的日子结束,带着对朝鲜这个神秘国度的回忆,我在火车上再次抬头欣赏窗外的风景。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但心中那份感动与敬畏将永远留存。

2 阅读:337
百姓识天下

百姓识天下

年轻时曾在朝鲜生活过5年,有多位朝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