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的天要变了。
要说黛玉最后为啥撒手人寰,可不光是因为宝玉。这里头有个更扎心的真相 - 从小把她当眼珠子疼的贾母,最后居然也放弃了她。
贾母有多疼这个外孙女?那简直是没说的。
你看她平时但凡听见黛玉和宝玉闹点小别扭,立马就坐不住了,赶紧打发凤姐去劝和。 这老人家心里头打的什么算盘,明眼人都瞧得出来。
连王熙凤都看得明白,整天逮着机会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这话一出,把个黛玉臊得满脸通红。谁不知道,这是凤姐替老太太试探呢?
连平儿都听见凤姐算账时嘀咕:"宝玉和林姑娘的事,老太太心里早有主意了。"
这么好的一门亲事,怎么就黄了呢?说来说去,还是元春给搅合了。
说到元春这个人物,那可真是个让人心疼的。当年贾母为了贾府的门面,硬是把这个孙女送进了宫。
你当宫里头是什么好地方?那是个人吃人的地方!
看看元春省亲那天,一进门就哭得说不出话来,连句完整的话都憋不出来,你就知道她在宫里过得有多憋屈了。
后来元春坐不住了,给贾母连着写了好几封信。一会儿说宫里头形势不好,一会儿说家里快要不行了。最后干脆把话说明白了 -宝玉得娶宝钗,这是为了贾府的未来。
元春这话说得倒是在理:黛玉身子弱,整天病病殃殃的,能干啥?宝钗不一样,人家身体好,脑子活,能管家。
最关键的是,现在贾府正走下坡路,得赶紧找个能帮着扛事的儿媳妇。
贾母看着这些信,心里头能好受吗?
当年为了家族利益,已经把元春给"卖"了;如今,又得对不起最疼的黛玉。
可府里的情况,她是看在眼里的 - 米缸见底了,地里收成不好,连她自己的私房钱都快保不住了。
最要命的是,这事让黛玉给听见了。从鸳鸯嘴里知道贾母要放弃她的那一刻,这姑娘就像被抽了魂似的。
你说宝玉三心二意,她还能装作不知道;可贾母的放弃,直接就要了她的命。
这些年在贾府,黛玉靠什么活下来的?不就是仗着外祖母的疼爱和宝玉的那点真心吗?
下人在背后戳她脊梁骨,她忍了;舅母们给她摆脸色,她也忍了。
可现在,连最后的依靠都没了,这日子还怎么过?更别提王夫人和凤姐还在背地里动她的药。
人家都说黛玉是个明白人,可这回她是真的想不明白了。从小到大,她不知道看过多少人情冷暖,却还是没想到,最疼她的人也会有放弃她的一天。
到头来,这就是个赤裸裸的现实:在家族存亡面前,谁的感受都得靠边站。
贾母不是不心疼黛玉,可她能怎么办?一边是孙女的幸福,一边是整个家族的未来。这种选择,但凡换个人来,怕是也得掂量掂量。
最后这一掂量,可不就要了黛玉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