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遇到最好的老师,每位家长都期待老师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年大家发现,教师群体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队伍越来越让人失望。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就是因为目前的教师队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就上不去!
第一:教师素质逐年下降,只要有教资证的都可以当老师了。虽然这些年教师招聘越来越严格,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目前的教师素质是逐年下降的,远不如七八十年代的教师水平。
首先现在不是学习最好的在当老师。虽然也有清北的学生当老师,但那些都是凤毛麟角,在大多数乡村和县城,依然是很多二三本生甚至是大专生在当。城乡老师素质差距很大,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教师素质越低,然后就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也最差。
其次很多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上过师范。因为目前的教师招聘不仅仅限于师范生,只要具备教资证,都能考试当老师,这就决定了教师素质的不完整,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的训练就走上了讲台。
教育上最应该的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懂教育的人不能指挥教育。但目前的教育,就是让一群不懂教育的人指挥坏了,导致教育问题越来越多,
看看各种教育改革,几乎每年都有新名词,但改变了什么?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另外,老师们要承担的教学之外的事也越来越多,什么防溺水、扶贫都成了老师的任务,硬生生把教书育人的老师变成了一个服务生,甚至还不如服务员,因为几乎人人都可以指挥老师。
教育上老师做的无用的事太多了,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导致根本无法静心搞教育!
目前的老师看似待遇还可以,其实都是熬出来的,也就说,只有高职称的年龄大的老师待遇还行,大多数年轻的低职称的老师待遇是非常低的,每月只有三千多元,这种待遇根本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教师。
正因为老师待遇低,导致教师队伍男教师一直稀少。男教师稀缺可能造成的后果大家也清楚,但是照目前的待遇估计依然吸引不到男教师。所以未来提高教师待遇依然是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县、乡及农村的老师,待遇必须提高!
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缺点极多,对老师们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造成极大的内耗,导致老师们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毫无意义的课题、论文和优质课上。
不管多少人为职称站队,事实上一线老师都清楚,教育上所谓的论文、课题几乎一文不值,除了评职称有用,对教育教学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至于优质课,更是浮夸造假形式主义的巅峰。不管教育怎么改革,其实大家都知道目前老师大部分运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优质课几乎无关。任何老师平时也不会按照优质课的方式上课,优质课除了评奖评职称,也没什么意义。
现阶段老师们备受非议居多,这绝对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每位老师初站讲台都是有梦想的,但是随着老师生涯的进展,梦想基本都破灭了,现实和理想中的教育差距太大。而目前的教育就是让很多老师梦破灭的教育,真的亟需改变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用户10xxx06
是内行人
用户10xxx15
有好乡村老教师确实是敖出来的,他们的退休工资也确实很高,60年代他们当乡村教师不仅有6块钱的工资,还有大集体时代的每天10分(即棒劳动力一天的工分)双拿。己经超过当时很高待遇了,好多乡村老师自己水平就不好,混到现在退休,至于现在的退休工资高的离谱,4000一7000不等,年青老师有真正才能,工资低的跟不上生活保障,那有心好好教学生,教育要搞上去,怎么不平衡一下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年青教师的工资待遇呢?
用户10xxx09 回复 02-14 17:25
退休教师再怎么混也站了三四十年讲台吧,而且混没混,也不是随便谁就可以评定的吧。4000到7000也叫高的离谱?
用户12xxx23
说得实在
用户10xxx52
很多上优质课获特等奖,但平时上不了课,连课堂也驾驭不了。
用户37xxx47
文章里有一句话说得比较到位:老师变成了服务生,甚至还不如服务生。因为人人都可以指挥老师。主编说出了多少老师的辛酸[点赞]
老K
现今的所有教改课改,都想把仅剩的课堂时间砍了又砍,都是在暗地里给教培公司和教辅书商的黒金链大开方便之门!中小学校,朝九晚五,节假同步!取消早晚自习,取消家庭作业,取消寒假暑假。把练习作业测验纳入课堂,放慢课程进度,音体美劳全面发展,课本课外一起配发。堵住一切为教培公司和教辅书商精心打造的老鼠洞!
大汤圆
教师队伍收入到底低不低,从报考教师的队伍来看,江苏苏南来说,教师的收入已经超过90%的行业,三十多岁的正式编制教师每年大概17万左右,退休工资1万二左右。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要想把教育良性发展下去,首先要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取消各种职称、加大创新教育新模式,抵制毒教材,把讲课速度、质量、学生作业当堂完成。加强老师专业培训,重新筛选一些合格教师(要通过学生和家长反馈、所有教师测评、学校党委通过)不走过场方能良性发展。
用户15xxx84
进行时
平安
这第一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工资薪酬,你让清北毕业的一个月拿着几千元去乡村任教?怎么可能,不说他们自己家里也不通知啊,虽然我也是老师,扎根农村,但是我想十个清北在目前条件下也不会有一个愿意去。
林建清
水平与薪资待遇不配套。
用户10xxx38
讲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