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茅台酒销量同比增长15%,茅台1935等单品开瓶明显。茅台春节期间销量同比双位数增长,可能是行业需求边际改善的信号。
节后进入白酒消费淡季,2月以来今世缘、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习酒等酒企陆续发布部分产品停货通知,体现了白酒企业重视批价,尊重长期发展客观规律的经营理念。

我们认为当前白酒板块的核心催化仍在于宏观经济预期,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商务活动和用酒需求复苏。
“停货”会越来越多?控量控价将成今年白酒行业常态。
据了解,每年年初是酒企停货的高峰期,其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对产品进行提价,并同时促进经销商提前打款拿货的意愿等,最终让企业实现一季度业绩的“开门红”。

但随着白酒进入深度调整期,渠道库存过高以及产品价格节节走低等影响下,今年初至今的白酒停货给市场传递出与过往不一样的信号,其中控量保价成为市场主流趋势。
肖竹青认为,春节后,白酒行业进入淡季。在淡季,酒厂有足够时间和精力通过停货来整顿市场秩序,以及对产品实施升级换代,营销整顿改革成本最小,但对全年的开局影响巨大,“会影响整个市场预期,从而影响渠道伙伴和消费者对酒厂的信任。”

李云回忆,行情最好的时候,窖藏1988批价为510元/瓶,终端烟酒店售价高达600元/瓶,但从2023年7月起,很多白酒产品包括窖藏1988的价格一直走低。
处在销售一线,每天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李云信心确实不足,他认为从目前来看,在终端还没看到明显稳价效果。“市场存量还是太多了,而且很多名酒开放贴牌产品,对市场冲击太大了。”

中国酒业协会认为,通过控制市场投放量,白酒品牌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避免了价格的大幅波动。这种自我调整,实际上是在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