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八月,晋冀鲁豫根据地又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在不久之前,中原野战军的“南下陇海线作战”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在这一系列作战中,中原野战军成功突破了陇海路,兵锋直逼徐州,当我军的部队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可以说得上是深入国民党统治区了,这一定是蒋介石无法接受的事情。
从地图上来看,中原野战军进行的一系列作战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以一个长达一百五十公里的大豁口体现的,蒋介石不能够容忍防线出现如此大的漏洞,所以消灭中原野战军,成为了蒋介石迫在眉睫的事情。
陇海路被“截断”,蒋介石寝食难安,为了重新打通陇海路,蒋介石下定决心在短时间内驱逐甚至是消灭刘邓大军,为此,蒋介石与陈诚飞往郑州,表明与前线将士共进退的意志。
不得不说,蒋介石的行动还是有点作用的,除此之外,蒋介石调集的兵力也不容小觑。
南下陇海路的刘邓大军整体兵力并不太多,减去此前作战伤亡的数千人,大概还有五万之能战将士,数量不少,但是相比后来动辄数十万的大型战场,这个兵力人数确实不多。
那么国民党方面有多少人呢?
为了对付刘伯承元帅,蒋介石花了“三十万”血本。
因为刘邓大军兵锋剑指徐州和郑州,蒋介石干脆就从这两个区域调集部队“包围”刘邓大军。
国民党当时在徐州的最高司令长官是薛岳,蒋介石把薛岳调到徐州来,是为了和陈毅粟裕对抗的,现在对付刘邓大军,也能够立即派上用场。
而徐州方面的部队有:
邱清泉所率领的国民党军第5军,胡琏率领的整编第11师,这是蒋介石的五大王牌之二,美械和德械装备傍身,实力非常强大。
除此之外,薛岳还从第命令第88师向成武,鱼台进攻。
再之后是郑州方面的部队。
为了更好指挥郑州的部队,蒋介石让刘峙这一路部队,然后调集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第41师、第47师全部,整编第55师和第68师各1个旅,从河南的开封考城一带,然后在定陶曹县集结齐头并进。
郑州和徐州出兵,总计三十万大军的兵力往山东菏泽的刘邓大军进发,此时的刘邓大军只有三个纵队,压力可想而知,国民党方面的动向立即被刘邓大军悉知,刘伯承和邓小平立即在司令部召开会议,应对这一个即将而来的挑战。
再说回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为了保证此战能够最快速度完成,特别把白崇禧请到了前线,蒋介石知道,陈诚和刘峙本身的能力不足以对抗刘伯承,薛岳更不可能兼顾到这一路部队,只有让白崇禧来做总顾问,才能一战定乾坤。
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也果然是“眼光毒辣”。
其实在1946年的时候,解放军已经开始普遍养成了一种“集中兵力优势各个击破敌人”的战术优势,虽然解放军整体的兵力人数以及武器装备比不上国民党军,但是国民党军内部问题非常严重,他们往往各自为战,所以,国民党军很容易被我军分割,只要我军能够快速地击败国民党军一部分,然后获得敌人的补给,就能以战养战。
白崇禧深知这一点,所以给两路大军设计了一个非常类似于日军当年战前冲锋的“波浪战术”。
在白崇禧的策划之下,一部分动用了3个整编师,其中整编41师指向黄河边的东明,整三师指向定陶,整47师指向曹县。
而另一部分则更加强大,包括第五军、整编十一师和整编八十八师。
刘伯承立即看出了白崇禧的意图,白崇禧就是要利用源源不断的攻势让刘邓大军“顾头就顾不了尾”,就算我就能够立即利用兵力优势击败敌人一部分,可是国民党军立即补充上来的部队又会将我军此前的胜利给夺回去,这种攻势就像海上的波浪一样,一浪未平一浪又起,刘伯承元帅直呼:
“蒋介石是饭馆子战术,送来一桌不等你吃完;又送来一桌,逼着你吃,撑死你”。
但是敌人强大,我军不可能就此无动于衷,应对敌人三十万部队,将敌人全部歼灭那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打破这种封锁,获得一个突围的方向,又或者是说稳定我军此前在陇海路取得一系列成果,那就是胜利。
刘伯承非常明确说明了这一战唯一的生机,那就是在国民党两路大军完全合并之前,打乱他们的所有节奏,所以在作战会议召开的时候,刘伯承与邓小平开始和野战军的几个纵队司令员讨论,该先打哪一个部队,又该谁去打?
随着会议的分析,国民党的整编第三师实力可以说是比较弱小的,而整编第三师又是一个“冒进”的进攻形态,先拿他开刀绝对没有问题,选好了作战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安排作战的纵队,各纵队司令员们都愁眉苦脸,因为这一仗让他们去打,短时间内想不出什么好。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看着地图又是皱眉,又是深思,看了一会之后,他忽然一拍大腿然后站起来喊道:
“第三师就交给我们六纵吧!我和政委商量了,我们纵队打,我们六纵,比起二纵、三纵、七纵来,是个年轻的纵队,拿我们去和敌人拼,是值得的”。
王近山的表态让刘伯承和邓小平非常振奋,六纵这个时候还没成为刘邓大军的最强主力,但就是因为有着王近山和政委杜义德这样的精神,中原野战军的第六纵队才在两三年的时间里面成为了中原野战军最强的部队。
王近山是刘伯承以及邓小平的爱将,王近山有斗志,刘伯承便根据他对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的了解进行分析,刘伯承告诉王近山,击败赵锡田,或许可以试试“诱敌深入”。
刘伯承边说边指地图,最后手指赫然停留在“大杨湖”上。
也是在决定了主攻部队之后,前线忽然传回一个好消息,因为陈诚信不过白崇禧的战术,然后下令各部队“齐头并进”,不要快速进攻,陈诚的“捣乱”让国民党军此次对刘伯承造成的唯一战术威胁彻底消失,刘伯承喜笑颜开,对于这次的诱敌深入更稳了一分。
不久之后,六纵的先头部队和国民党第三师遭遇,因为我军的突击打得非常好,国民党的先头部队被我军突击之后,吓得人仰马翻,当然国民党部队里面也有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立即反应过来还击,我军也根据之前做好的计划,立即“溃败后撤”。
本来就有点贪生怕死的国民党部队眼看着刚刚气势汹汹的我军被打退了,他们立即就有一种恼羞成怒的情绪,于是在师长赵锡田的命令下不断追击,其实是一般的成熟将领,都已经发现我军这种战术很有可能是“诱敌深入”,但是赵锡田急着在蒋介石面前表现,也觉得昔日的老师刘伯承不可能靠着五万人就把己方的三十万部队给打垮,因此肆无忌惮。
赵锡田还给刘峙打了这么一通电话:
“刘老总,刘伯承部已经溃不成军,我不用两个星期就能占领冀鲁豫,把他赶回太行山”。
刘峙下意识觉得有点不放心,然后问他需不需要空军支援,赵锡田却非常托大,丝毫不愿意让空军进来分功劳,然后拒绝了刘峙。
而赵锡田的猖狂,也让他一步步的步入了我军设置好的“口袋阵”。
这个口袋阵,就在大杨湖地区。
其实在国民党第三师进入我军的包围圈之前,刘伯承还是心事重重,他不听参谋的汇报,也不看地图,只看着天空那片灰暗的乌云,刘伯承在等,等待这场大雨下过来,如果这片乌云只是光打雷不下雨,那么这一场血战估计还有悬念,如果能够下大雨,我军必胜。
因为大雨一下,国民党部队所拥有的所有坦克以及装甲车的机动优势,将会被大雨造成的路面泥泞全部抵消,如此一来,国民党的装甲坦克以及各类装备就不再是神兵利器,反而会成为我军完整的战利品,而过了一个小时,大雨如期下了下来。
也是在国民党的第三师进入了包围圈之后,王近山下令六纵的肖永银旅发动进攻,著名的“大杨湖血战”就此打响,这一场战斗可以说是非常激烈,肖永银手底下的54团,最后只剩下100人,团长卢彦山跪在地上面对他的战友们不断哭泣,也是为了拿下第三师,六纵的预备部队全部用上,而后切割了敌军阵型。
大杨湖一被攻破,整三师全线动摇,最终被趁势掩杀而来的二纵、三纵和七纵切割的七零八落。我军只用了半天时间,便全歼整3师残部,师长赵锡田被俘。
这一场战斗,就以赵锡田无法理解的方式被我军取得了胜利,而六纵也在这一场战斗之中“浴血升华”,一步步成为了中原野战军的最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