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趋势76:应用场景——浅谈低空经济的未来

风斯若之 2024-10-27 17:04:44

很多自媒体都在议论着2024年是低空经济的元年,至于这个“元年”到底怎么理解,肯定是见仁见智的,但是在我看来,至少在当下聊“低空经济”不用再从“低空”究竟是“多低”谈起,既然以“经济”为名,重点还是要看低空产业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才行。

在低空经济的相关讨论当中,经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就是“应用场景”,快速出行、物流运输、旅游观光、抢险救灾、监测勘测……谈低空旅游的,没有不谈这些的,但是,这些应用场景只是低空经济发展前景的可能性,应用场景并不等同于消费场景,想要谈经济,还是要把“服务购买”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低空经济是一个涵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商业模型,其中,第二产业的财务模型与财务数据是非常容易测算清楚的,有关第二产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也非常清晰;而第二产业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依托于第三产业的服务购买来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应用场景所能落地变现的服务梳理清楚,才能让整个低空经济找到真正的突破口与发展路径。

经济下行期,一个概念被拿来炒作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它实际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实体的可能性,对于低空经济而言更是如此。所有的应用场景都必须有用户,在应用场景当中,低空飞行器所带来的价值必须要让用户感觉“值得”,消费才有可能发生。举例来说,高铁肯定有应用场景,但是高铁的应用场景并不是“我去楼下的菜市场买菜”,也不是“我今天晚餐想去海南吃个菠萝蜜”——高铁显然不是这两个事项的最优解,我去菜市场买菜的最优解是步行,而去海南吃晚餐的最优解肯定是空中交通——无论推出哪一种服务,低空产业都必须面临着传统模式的竞争,只有能够在竞争当中具有优势,才有可能获得市场消费。

以物流为例,平原地区的运输和山区的运输无论从成本还是时间方面肯定是不同的,只有在这种对比的前提下,才能够发现,在山区、特别是深山地区,低空运输会有效地减少运输时间,从而让那些对“时间”敏感度大于“价格”敏感度的用户。同样,海岛物流与陆地物流也存在着这种对比,如果走船运,那么必然要凑足一船货物才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而如果启用无人机运输的话,那么“一物一发”的模式就变得有可能了,而这种“一物一发”可以海岛物流方面保持成本和效率的双方面优势。

如果考虑旅游观光,则必须谈到安全问题。就低空观光飞行器而言,到底采用的是有驾驶员的还是无人驾驶的?面对游客安全,可能一个意外就导致整个生意的全面失败,这种尝试需要魄力,更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再进一步去想:低空观光到底能够为旅游带来多少收入增量呢?产生的收入增量是否让文旅项目愿意承担意外的风险呢?

只有应用场景、没有消费意愿——这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经济模型”的。低空经济想要真的找到突破口,就必须结合低空飞行器所具备的优势——那些可以碾压传统陆地空间转移的“优势”,才能逐步找到消费者,之后,才是根据真正的消费需求找到消费模型与消费场景。

投资真的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在交流时听到低空经济领域的专家可以自信地用“消费场景”代替“应用场景”的说法!

0 阅读:0

风斯若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