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DeepSeek的火爆出圈,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舆论热浪。
中国人高兴,引以为豪。美国人破防,各种诋毁甚至黑客攻击。
老北却想起了2023年3月22日,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在“深入工业互联网,洞悉商业的本质”主题研讨会上“的一番演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e56ef9873b5ad79345e01053596bf5.webp)
01
许小年的观点:
真的要创业做ChatGPT吗?我建议慎重,不要去追赶潮流。
ChatGPT的商业应用前景是什么?
它的产品形态是什么?
你的客户会不会为此买单?
这些问题都要思考,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上——为客户创造价值。
过去有一大批创业者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但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去追潮流,把工具本身当成了目的,为了新技术而新技术。
使我们很多企业走了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和宝贵的资源。
不能别人做AI,你也跟着做。你得思考,做AI为了什么?
企业不要忘记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你的客户创造价值。
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运用新技术实现商业的最高境界——收益递增。
许小年在演讲的结尾时斩钉截铁地断言:
数字化做好了之后才有训练AI的数据,如果没有数字化,就不要谈AI。
按照许小年的建议,中国人创业做ChatGPT,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是浪费时间和资源。
两年时间不到,DeepSeek横空出世,经济学家的断言惨遭打脸,不知道羞愧不羞愧。
02
许小年何许人也?
许小年,男,1953年出生,安徽合肥人。
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工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之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咨询师、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等。
2004年起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edb741abe18670d1fd7782766833d1.jpg)
许小年曾经荣登《南方人物周刊》封面,当时的评语是:刀锋许小年。
他是自由派经济学家,也是中国命运的思考者。
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针砭之中不乏爱心。
他相信,批判的目的是改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f560ce9349587a976db09986a7076d.jpg)
03
许小年谈ChatGPT创业之前,曾经有过不少轰动一时的言论。
其一:
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批判,不是唱颂歌,唱颂歌不需要知识分子。
其二: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大致处于2.0阶段,中国不应该弯道超车,中国没有资格搞工业4.0。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5eb38265fb347af0806facd55506c1.jpg)
很显然,许小年等经济学家,满嘴都是西方经济学的教条,却一直试图成为中国经济的导师。
他们秉持“不唱赞歌,只泼凉水”的理念,各种不接地气的结论,很自然都被现实证伪和打脸。
比如早年对中国高铁的悲观预测,大飞机造不如买,国内根本做不出单反相机等观点,现在看来全部错得离谱,却仍不妨碍他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继续对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泼凉水”。
04
像许小年这样的经济学家为数不少。
他们的思想观念符合西方世界的价值观,看不清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大势,看不到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和潜力,抱残守缺,妄自菲薄,各种观点与中国现实严重脱节,甚至有些人几乎就是西方文化经济的代言人。
老北身在武汉,对桥梁科技技术的发展比较了解。
武汉长江大桥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当时建桥人的口号是“建成学会”。
南京长江大桥是六十年代我们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质量和技术都落后于武汉长江大桥。
但是,中国建桥人经过七十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创新,桥梁设计和建造技术都全面领先于世界。
今天中国设计建造的大桥数量和质量远优于西方国家,有些桥梁技术外国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中国在桥梁设计、施工、运维和相关产业链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特别是质量、成本控制方面都是世界顶级的,说“遥遥领先”毫不为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1e9bc9c5b8fbc6139b2655f23ec020.jpg)
桥梁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明:
在某个技术领域,中国可能在一定阶段很落后。
但中国科技人员肯钻研,就必然会发展,会进步,进而独领风骚,领先于世界。
老北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许小年之类的经济学家,可以不唱赞歌,但也别只泼凉水。
不是说不能批评中国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而是你们批评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各方面更好,还是生怕中国各方面更好。
05
国内不少的知识分子,包括不少的专家教授,他们的工作就是只批判而不赞美。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中国不唱赞歌,只泼凉水,对美西方只有赞美,从不批判。
更过分的是,他们自己跪着腿麻也就算了,还嫌别人站着碍眼,想按着大家跟他一起跪。
比如,中国不应该弯道超车,中国没资格搞工业4.0;
比如,ChatGPT创业,建议慎重,不要追逐潮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4675e896eb49f5a2b3ec3228fda1d2.jpg)
甚至还有一些人,一味的认为中国的创新就是抄袭,不认可中国的科研实力。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在所有的科技领域,中国都可以克服困难、解决难题,长期坚持、逐步发展。
别的老北不敢乱说,但制造业就像桥梁建造业,再过30年,中国高精尖设备可以完全碾压西方。
现在的中国,是一片创新的沃土,什么科技成果在突然之间冒出来都毫不奇怪。
这种普通人都看得很清楚的事,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反而会看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