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消费与生育”双疲软,到底怎么破?专家说:这么干,一举两得!
在上一篇文章《富人何谈爱国?二季度GDP降为4.7%,大量的钱被run到国外做贡献》中,主要是说了下富人把钱run到国外消费的事儿,关于底层老百姓和中产阶层“不消费”的原因还没来得及说,在这里详细说说:
说实话,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信心不足。
一、资产大幅缩水:某部门估算,2023年相较2021年,国民的房产累计缩水约9.8万亿,银行理财累计缩水2万亿,股票累计缩水约5.4万亿。
——房价、股市均未止跌,多少人被套牢,特别是房子,账面亏损几十万,上百万...
二、降薪或失业:使得很多工薪阶层的收入减少,导致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担心未来收入下降的同时,不敢消费,也没有足够的钱来消费。
(作者注:以上,足以逼得很多人跳楼,此前中金女员工的跳楼就与这二者脱不了干系。)
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7.5%,消费却只占全球的13%。之前很多机构预测二季度的GDP增速会在5.1%左右(结果只有4.7%),他们应该是把6·18考虑在内了,以为今年的6·18会和往年一样火爆,没成想这次的6·18全网全渠道销售额都在下滑。
——看来,人们真的是不消费了...
6月的消费增长数据:化妆品类-14.6%,家用电器类-7.6%,金银珠宝类-3.7%,服装鞋帽类-1.9%,也就餐饮和烟酒类有一定的增长。——说白了,除了买吃的喝的,其他的都不怎么买了。
所以,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搞消费了。消费怎么搞?如何提振国人的消费信心?
早在今年3月,一位砖家倡议:分批发放总额达10万亿元的现金补贴(人均补贴7000元),同时减少1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大意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饱和,可以停一停,把这个钱省出来,直接发给老百姓。(作者注:世蕃兄怎么看?)
眼下7月,是“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借此时机,另一位砖家又倡议:“中国经济急需发钱消费,建议给育儿家庭发钱。”(作者注:不生娃/没娃的不给发哦)
具体方案如下:
一、给育儿家庭发钱,一孩每月补贴1000元,二孩每月2000元,三孩及以上每月3000元,直至孩子年满20岁;
二、个税和社保减免,对于二孩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以上家庭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全免(对于特别富裕的家庭,设一个补贴的上限)。
砖家们表示,这个方案优点多多,具体如下:
01、给育儿家庭发钱,是一举两得:这样既可以鼓励生育,又可以拉动消费。
02、这是更好的且更加公平的方式:虽然钱来源来自于全民税收,这对单身和丁克家庭而言还是公平的,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建设者、纳税者、社保缴纳者,孩子未来的贡献会惠及所有人,所以育儿家庭其实承担了为社会和国家的未来而辛苦养育孩子的负担。
03、是降低生育成本最直接的方式:许多地方政府出台的育儿补贴力度还远远不够,低于大部分欧洲国家,也低于日本和韩国。要提升中国的生育率,需要加大给育儿家庭发钱的力度。
04、长期看,正向回报更大:如果鼓励生育有效果,也就是说家庭因此多生了个孩子,那么只要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大于鼓励生育的钱,就是有正回报的;而且人口的增加能够提升中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05、不会引起过度投资:如果像2008年“4万亿”那样投资扩充基建项目,未来就会加剧产能过剩,金融坏账等问题。但是给育儿家庭发钱不会引起过度投资,而是产生更多急需的新生儿。
当然了,砖家们也承认不是一点儿缺点都没有。缺点就是:
01、若“全民发钱”的规模过大,则可能引发高通胀。
02、必然会在短期内加重政府债务负担,尤其是在当前地方债问题较为突出的背景下。
对此,网友们怎么看?
“不想办法增强民众对收入稳定性与增长性预期和信心,其它任何刺激消费的手段都只能是短期的、徒劳的。”
“直接发钱只会通货膨胀,发消费券又只会买不需要的东西。建议直接给每个人发个异性对象,这样大家就会拼命去赚钱买房买车以满足对象要求,从而极大促进经济。”
“按照这个专家建议,大名鼎鼎的张大导演有8个孩子每月要补贴3000-8000元;务工家庭只有一个娃的每月补贴1000元;这个政策更像是补贴富人,而不是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底层百姓只能沾点汤水!”
其实,“全民发钱”的确能给大家增加一些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伙儿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所以关键还在于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如何提升信心?从提振房地产、股市和就业三方面入手。如果只依靠“全民发钱”,很可能是饮鸩止渴,还有可能延误解决核心问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