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往今来,差不多换了二十多回皇上管事的朝代,打从秦始皇把六国合并一块儿起,一直到清朝不再,这段日子加起来有两千多年。在这些朝代里头,汉族人当的皇上更多一些。另外,还有一些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像是鲜卑族建的北魏,契丹族建的辽国,女真族建的金朝,还有蒙古族建的元朝和满族建的清朝。这里面,辽国和金朝主要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实际上,元朝和清朝才是掌控了中原大地。那时候,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规矩,还有社会地位,都挺不一样的。尤其在清朝,满人和汉人地位差别大得很,最明显的就是那些“旗人奴才”的存在。
明朝结束后,清朝接了班,这让少数民族和汉人之间老是闹矛盾。从努尔哈赤带着军队打进中原那会儿,汉人们就开始反抗他。就算大明王朝已经不行了,汉人们还是选择忠心到底。所以,为了让清王朝的统治更稳固,同时也为了让老百姓心里安稳,从顺治帝到康熙帝,都一直使着大力气,想办法让汉人和满人融合在一起。清朝搞的那些规矩,可不是为了让大家自由自在的。你看唐朝那时候,社会风气多好,政策也宽容,啥都能接受。可清朝呢,硬是要保持他们自己的老传统,不让汉族人的文化渗进来,反而想让汉人学着满清的样子过日子。
他们规定满族人不许使用汉人的姓,穿衣打扮也得跟汉人区分开,得穿上满族特色的旗装。而且,还不让满族人和汉人结婚或住在一起,把东北地区封锁得严严实实,不允许汉人前去开垦土地。对于汉族人来说,清朝推行了不少规矩,比如那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规定。他们硬是让汉族人跟满族人弄一样的发型和穿戴。在清朝的皇帝看来,你要是剪了头发,就表示你服从了朝廷,不然的话,就是心里憋着反劲儿,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对汉人来说,“头发皮肤都是爹娘给的”,哪能随便就剃了呢?那时候,满大街都是清兵,你要是不剃头,他们可就当场杀了你,吓得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而且啊,剃头这事规矩还多,不按他们的规矩来,一样得受罚。
“剃发令”一出,不少汉族人在短时间内外表变得和满清人差不多了。但文化这东西,根深蒂固,不是一道命令就能抹去的。所以后来,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坐稳江山,就推行了满汉文化融合的政策。这类政策对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挺有帮助的。就连清朝的皇帝,一开始不接受汉人做官,后来也慢慢接受了,这算是挺大的一个转变。不过话说回来,汉人的地位还是没有满人高。说汉人地位没满族人高,并不是说汉人就很低贱。其实啊,不管是汉人还是满人,他们里头都有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
大伙都知道,清朝那会儿有八旗,里头又分上三旗跟下五旗。这八旗啊,规矩特别多,等级分得清清楚楚。它们跟清朝的皇帝家族关系紧密,说白了,就是清王朝手下的一支很厉害的军队。八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头的八旗,一类是里头的八旗。外头的八旗呢,就是由那些归顺了清朝的蒙古人、汉人他们组成的军队。那时候,外头的八旗里头又细分成了满洲的八旗、汉族人的八旗,还有蒙古人的八旗。每个八旗都有一个头儿叫都统,他手下还有好多参领帮忙。在八旗里头,大家的地位可都不一样。就拿蒙古人来说吧,他们虽然也是归顺的,但地位就比汉人高出一大截。
在八旗制度里,满族和蒙古族的旗人地位都挺高,算是主力中的核心。相比之下,汉人旗人的地位就低了些,只是普通的一份子。所以,满人能享受到的那些特殊待遇,汉人是一概没有的。这样的规矩让人感觉清朝好像在学以前的奴隶制度,把汉人当成了满人的长期“下人”。最明显的就是,满人一生下来就有官府照顾,而且每个月还能固定拿钱。他们过着轻松的日子,不用做繁重的杂活,也不用担心被各种苛捐杂税缠身,生活真是无忧无虑。而汉人大多不同,他们在社会底层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儿,还得交各种各样的税。这种等级差别,让汉人在满人面前总是感觉低一等。
要说所有汉人是不是都一样?其实也不是,那些进了汉人八旗的人,日子就好过多了,他们有点特别待遇。而在八旗里头,还有好多底层的旗人,大家叫他们“旗奴”。清朝时期,八旗制度里,每一旗都会有个领头的人,通常是皇室成员来当,他负责管着下面的一大堆旗人,这些旗人就像是他的“手下”。“旗奴”虽然是仆人,但他们的地位比普通百姓要高一些。在清军还没进关之前,他们抢占了很多明朝的房子和地,并把京城周围五百多里的地方都分给了八旗的孩子们使用。
所以就连那些地位相对较低的汉人八旗,也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可以种。清军打进关内后,为了稳住自己的统治,对汉人八旗挺照顾,让他们的地位也涨了不少。那时候,很多汉人都梦想着能加入汉人八旗,觉得那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儿。一旦成了“旗人”,就有更多机会升官发财,就算升不了官,也能过上富贵荣华的好日子。八旗里的等级制度特别严格,大家心里都清楚。作为“旗人下人”,这个身份是一代传一代,改不了的,除非做了天大的错事,才有可能被踢出去。有个例子就能很好地看出“旗主老爷”和“旗人下人”之间的地位差别。
听说有个“旗人手下”做生意赚了点钱,住进了大房子,出门都坐豪华轿子。有一天,他骑马在街上闲逛,碰巧遇见了一个因为家里变穷而过得非常落魄的“旗主老爷”。那个“旗主”瞧见一个“旗奴”日子过得比自己滋润,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他就把那位“旗奴”叫到自家去当差,“旗奴”清楚自己地位低,不敢不从,只好一个劲儿说好话,又塞了不少银子,这才逃过了干重活的命。由于身份等级制度严格,就算“旗奴”当了大官,赚了大钱,要是没皇帝赏识提拔,一辈子都还是“旗奴”。相反,“旗主”呢,就算过得再穷再惨,他们的身份地位也比那些生活富足的“旗奴”要高出一截。
按照八旗的制度,无论何时,“旗人下属”见到“旗主老爷”都得按老规矩打招呼问好,就算那“旗主老爷”现在变成了乞丐也一样。不过,这样的规矩让清朝社会等级分得特别清,也拉大了有钱人和穷人的差距。到了清朝快结束的时候,八旗和朝廷之间相互扯后腿,这也是清朝后来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包衣奴才”这个词对不少人来说挺陌生,在好多讲清朝的电视剧里,也很少展现这种类似“当奴隶”的情况。
清朝刚开始那会儿,汉人处境挺不好的,地位挺低。不过到了后来,因为朝廷搞了些政治上的变动,开始让汉人当大官,他们的地位这才慢慢好了起来。
jhhxd
底层八旗就是奴隶兵,大多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