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角”唤醒“独家记忆”——《回望第一路》分享会上的发言

本康世界 2024-12-13 10:42:51
“三维视角”唤醒“独家记忆”—— 在“重庆工务段传承成渝铁路精神暨《回望第一路》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付世坤

九二高龄笔未休,

毕生心血著春秋。

成渝铁路艰辛史,

细腻文辞意韵悠。

见证沧桑风雨路,

忆回往昔芳华踌。

成书熠熠光芒耀,

功绩长存史册留。

309天,近18万字,在写字板上一笔一画而成;121天,中国铁道出版社光速出版,为成渝铁路献上历史的厚礼,让人感慨万千。在文学的浩渺星空中,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铁路作家孙贻荪的散文集《回望第一路》便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星,它以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的修建为背景,从军人、作家、筑路者的“三维视角”,小切口代替宏大叙事,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散文天地与历史画卷,不仅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更承载着厚重的史料意义,让我们得以沉浸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领略成渝铁路的光辉历程。

一、文学价值:诗意笔触与抒情表达

“形散神聚”是散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它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它主题明确集中,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要求意境深邃,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它要求语言优美,清新明丽,情真意切。我手拿这些标尺,衡量孙老散文,情不自禁地点赞。《回望第一路》,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深刻镌永的内涵、优美灵动的语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孙老的散文,犹如一首悠扬的乐章,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魅力。他综合运用了散文写作的各种方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穷形尽相,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个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之中。

在写景状物方面,孙老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他笔下的操场、山川、河流、田野、桥梁,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比如“奔赴工地”时,他写道:“星光下绰绰人影,穿越如削的峭壁,足音的清脆被晨风放大,惊醒了夜宿林间的雀鸟……”几句富有质感的白描,可见可闻可可亲感;通过他细腻而生动的描绘,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力量,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坚韧与不屈。比如,“两个劳模”中他写道:“一夜之间千树万树百花齐放。山坡脚下、房前屋后绿得发亮的柑橘树上繁花如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这样的描写,俯拾即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成渝铁路建设的艰难与伟大。

在人物刻画方面,孙老更是入木三分。他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形象。那些英勇无畏的筑路工人、指挥有方的领导干部、默默奉献的普通民工,在他的笔下,都变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理想追求、他们的奉献与牺牲,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灵。从一代伟人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描写他们的语言就那么寥寥数语,但音容笑貌却浮现眼前。再比如铺轨大队长张络耳胡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肃然起敬,印象极其深刻。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对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的赞美与肯定,就包括了老一辈成渝铁路建设者。

“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我写后。”正如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所言,孙老的散文,还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既不是对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群体忧患意识的仿袭,也不是拉美作家的函授作业,更不是跟着梅特林克一路狂奔的内陷、冥想式写作,他的作品既有帕乌斯托夫斯基、普里什文那种诗意加描述的韵味,又在写景状物之余再次展开对人与事的追忆、感怀和思索。这种抒情式的写作,让作品充满了情感的温度和深度。他没有刻意地反抒情、反叙事,而是自然而然地将情感融入到文字之中,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史料价值:历史的见证与铭记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甚幸,成渝铁路的历史,孙老给我们记下了,留住了,“独家记忆”记成渝,“独家记忆”忆往昔。所以,《回望第一路》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珍贵的史料。

孙老这部散文体的人生回忆录,从沸图关誓师,到泥壁沱剿匪;从工地上过年,到成都站剪彩,着重描写了亲历成渝铁路的修筑过程,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火热年代,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第一路走来的峥嵘岁月。当我们重温那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与重要时刻,亲身受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进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憧憬着中华民族阔步迈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孙老用热血与青春,用激情与才情,描述了一个又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物与事件。作为成渝铁路的参与者、见证者、书写者与传播者,孙老以亲身经历和真实见闻,为我们还原了成渝铁路修建史。成渝铁路的意义,本质上就是中国铁路建设从0至1的破冰之旅。正如曾从技先生说言:“即使成渝之间再修100条铁路,即使火车的时速提升到1000公里,或者成都和重庆直接连成一座超级特大城市,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那条遥远的成渝铁路,永远不会忘记新中国第一路!”

书中详细记录了成渝铁路修建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以及建设者们如何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英勇事迹。129 根枕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当地农民的无私奉献;苦战 90 天大战驷马桥,终于大功告成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建设者们的拼搏精神;“总队长大声宣布:‘现在的时间是,1952年6月13日15时21分8秒!’”这个成渝铁路全线铺轨完毕的时刻,让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柴九斤精烈士在沱江桥头英勇牺牲的事迹,让我们对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年轻的川剧演员在处理哑炮时为保护他人生命而献身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开路先锋”有两面旗,铺轨是从大渡口开始,分层打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经成渝建设者发扬光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正如曾从技先生所总结的那样,《回望第一路》没有主要使用“放大镜”与“望远镜”,而是广泛使用“显微镜”,不从宏观角度,放弃宏大叙事,忽略全景展现,小切口,小角度,小叙事,以小见大——站在军工总队参谋的立场,以作家、记者、筑路人的角度,深情讲述自己在两年多的修建历程中,日常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大凡小事,甚至鸡毛蒜皮,上至伟人,下至民工,所思所想,所闻所感。看似一个个孤立的小故事、小片段、小感慨、小唏嘘,“形散”似天花乱坠,却连接成内在逻辑的“大历史”,“神聚”成深沉厚重的成渝往事。

泥壁沱,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铲,与土匪鏖战。

军营前,老奶奶坐着孙子推的鸡公车,送来从姑娘时就开始缝制的几十双精美的鞋垫。

乱石滩上,年过花甲的工程师蓝田为了精心打磨修改的方案,倒地不起。

抗美援朝最前线,作者与成渝铁路日冲炮眼突破70米大关的全国劳模颜绍贵喜泪相拥……

一桩桩,一件件,一点点,一丢丢,珍贵的历史片段,通过孙老的笔触得以保存和传承。他们不仅是成渝铁路建设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即使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这些历史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三维视角:独特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以及对散文创作的深刻启示

孙老的军人、作家、筑路者的三维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成渝铁路。作为一名军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建设过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作为一名作家,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作为一名筑路者,他亲身参与了铁路的建设,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

这种独特的三维视角,使他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成渝铁路的意义和价值。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的建成,更是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他在作品中写道:“成渝铁路的修建,是新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们国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深刻的感悟,使作品具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和历史意义。

同时,三维视角也让孙老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建设者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悦与悲伤、希望与失望、坚持与放弃,都在孙老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建设者们的伟大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也能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五经之首《周易》特别强调了“向光”与“向化”,追逐光明、向往美好、教人从善,让正能量成为人生主流。我们从《回望第一路》中也能深切感受到这种能量,这种不惧困难、团结拼搏,具有大无畏牺牲精神的磅礴力量;这种破解生命密码、传承中华自强不息的传统基因的无声润物沁人心脾。

“三维视角”也迸发出激情与思辨的交融。作为军人、作家、筑路者,孙老在“三维空间”尽情飞翔着“三维视角”,以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独具风采的风格,注入散文创作以灵与肉、心与情,所以,孙老的散文创作风格充满了激情与思辨,彰显出光亮、血性、通透、婉约、节制与恰到好处的理性,这些,恰好是中华散文一脉相承的“主脉”“正统”。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自己对成渝铁路的热爱和对建设者们的敬仰,字里行间洋溢着澎湃的激情。同时,他也对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说,“人生犹如旋转的舞台,上一场谢幕以后,不知道下一场扮演什么角色……常常梦里回到中渡街,梦里见到王质彬,和他躺在毛竹扁担上,或许这是人间真情的一缕绝唱……”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让人怦然心动。他写:“铁路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不能忘记质量和安全;我们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不能忘记曾经的付出和努力。”这种激情与思辨的交融,使作品既有感染力,又有思想性,能够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孙老的散文还具有一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他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最真实的故事。这种朴实的风格,与他的诗意与抒情并不矛盾,而是让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读罢此书,深深地感到对当代散文创作很有启示。

《回望第一路》为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 示。首先,它告诉我们,散文创作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素材,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其次,散文创作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价值。最后,散文创作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只有将真情实感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成渝铁路写诗篇,

岁月燃情墨里传。

笔绘艰辛书壮志,

文含希望谱新天。

佳作有史千秋载,

妙作含情万众怜。

独韵风姿留典史,

珍藏品味意绵绵。

0 阅读:3

本康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