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遗传风险有多高?研究发现:遵循8条建议可显著降低患病可能性

心健康刘医生 2024-08-21 09:43:25

很多癌症是爸妈给的?癌症遗传的概率有多大?2020年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中,有超过1/8的人与癌症遗传相关。

201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还曾刊发过一项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癌症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父母会将变异的致癌基因传递给子女。

做好这8点,患癌风险大大降低!

202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论遗传风险如何,做好8点与大幅降低总体癌症和大多数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期刊上发表了更新的心血管健康指南,称之为“生活必需的8项指标(LE8)”包括:

运动健康饮食不吸烟健康睡眠健康体重血压血脂血糖

研究发现,心血管健康指标LE8得分较高,与患整体癌症和11种特定部位癌症的风险较低相关,包括消化系统癌、肺癌、肾癌、膀胱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

重点来了,如何做好这8点?

1. 规律运动

2021年发表在《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运动不仅能改善整体健康,还会释放出一种减缓癌细胞生长的“秘密武器”,运动后的肌细胞因子就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给身体创造一个“抑癌环境”。

2. 健康饮食

有时候吃不对,也会惹癌,避开促炎食物有助降低癌症发生风险。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2年在科学辟谣公众号刊文表示,按照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方法来看,以下几种食物都属于促炎食物:

(1)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精细的主食以及含糖较高的食物。

(2)高盐食物:比如烹调盐放得过多、常吃盐渍肉、咸菜。

(3)反式脂肪酸:比如含有起酥油的面包、含有植脂末的奶茶、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含有人造奶油的蛋糕等。

3. 及时戒烟

烟草可以称之为癌症“催化剂”,它能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症,甚至多种疾病,已经是老生常谈的内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原主任袁凤兰曾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

因此,想要避免癌症的发生,首先要做到远离烟草。

4. 健康睡眠

2023年发表在癌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时间短与癌症风险升高有关。和夜间睡眠时间为6-8小时的参与者相比,夜间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患癌风险升高41%。⑦

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成年人每天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关键是不要熬夜。另外记住,晚上不要开灯睡觉,保持环境暗一些。

5. 健康体重

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至少13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包括食道腺癌、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肝癌、胃癌、胆囊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脑膜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

尤其是胖在肚子更危险。2021年发表在《BMC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腰粗肚子大”的人患癌风险高,而且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

保持健康体重要牢记“8580”:

85:男性腰围控制在85厘米以内;

80:女性腰围控制在80厘米以内。

减肥除了少吃多动,减少脂肪、糖分和盐的摄入外,还要掌握一些饮食技巧,比如细嚼慢咽更易产生饱腹感,每口饭菜嚼15-20下,先喝汤再吃菜等。

6. 健康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高血压报告》显示,高血压影响全世界1/3的成年人。近半数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患病情况,约4/5的患者未能获得充分治疗。所有成年人都应定期测量血压。⑩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我国成年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正常高值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高血压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保持健康血压的建议:

(1)低钠高钾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6克。

(2)积极锻炼,控制体重。

(3)不吸烟,不饮或限制饮酒。

(4)减轻压力,保证睡眠。

7. 健康血脂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3.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正常值为<1.7毫摩尔/升。

保持健康血脂的建议:

(1)少吃红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果蔬和全麦食物、坚果等。

(2)控制体重。

(3)戒烟限酒。

(4)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钟中高强度的运动。

8. 健康血糖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正常血糖值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

保持健康血糖的建议:

(1)多吃蔬菜和全麦食物。

(2)适量减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钟中高强度的运动。

1 阅读:114

心健康刘医生

简介:普及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