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李嘉诚计划将长和集团旗下的43个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消息,引发了外界强烈的争议。
虽然这笔“天价交易”最终按下了暂停键,但关于李嘉诚“无奸不商”的人设算是牢牢立住了。
许多媒体开始翻出李嘉诚的旧账,包括他近年来不断抛售内地资产,以及当年阻挠港珠澳大桥修建的行为。

回顾历史,李嘉诚当年之所以反对修建港珠澳大桥,主要是因为大桥一旦建成,将直接影响他的港口航运业务,据估计可能导致其码头业务缩水超过200亿港元。
为了自身利益,李嘉诚联合其他利益相关的港商,一起向胡应湘施压,加上港英政府的反对,导致这一重大工程被推迟了近二十年。
胡应湘与李嘉诚,同为香港商界巨子,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1983年的广州白云机场工地上,尘土飞扬中蹲着一位身穿定制西装的香港商人。
他捧着简陋的铝制饭盒,默默地吃着五块钱一份的猪脚饭。
路人路过时不经意地瞥了一眼,随即吓了一跳——这不是刚投资20亿兴建中国大酒店的胡应湘吗?
在那个年代,一位香港顶级富商,放着香港半岛酒店的山珍海味不吃,却选择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与普通工人同食同住,这场景让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内地企业家们惊讶不已。

投资广州中国大酒店的胡应湘(左2)、李嘉诚(左3)等
没人能想到,这位出身香港显赫家族的“豪门少爷”,会有如此接地气的作风。
要了解胡应湘的与众不同,需要回溯到1935年的香港街头。
当时的维多利亚港沿岸,每十辆出租车中有一半都印着“胡忠”的标志。
胡应湘身为“的士大王”的儿子,他的个性与家族中提倡的传统截然相反。

在那个年代,富二代们大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其他富家子弟更多选择享受家族的荫庭。
然而,18岁的胡应湘却选择在建筑工地搬砖头锻炼自己;当李嘉诚为儿子李泽楷购买卫星公司时,这位豪门公子却隐姓埋名,在一家普通建筑公司当起了绘图员。

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胡应湘回到香港,终于迎来了接管家族企业的一天。
当父亲胡忠将办公室钥匙交给他时,这位高材生指着窗外的码头,意气风发地说道:“我要建比这些泊位更厉害的工程!”这番豪言壮语气得老爷子当场摔了心爱的紫砂壶。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番狂妄的话在二十年后竟然成了事实。
胡应湘设计的合和中心大厦以惊人的“三天一层”的速度拔地而起,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香港速度”。
这座位于湾仔的地标性建筑顶楼设有旋转餐厅,可以俯瞰整个九龙半岛的壮丽景色,连一向自负的李嘉诚也不得不承认:“后生可畏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八十年代的广州春潮涌动,充满机遇。
然而,当时内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还十分落后,许多前来考察的外商面对此景都变得犹豫不决。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胡应湘做了一件震惊整个商界的大事——自掏腰包投资修建广深高速公路。

当时,许家印还在钢铁厂当车间主任,王石刚靠倒卖玉米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而这位香港富豪已经带着一支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在广东的荔枝林里搭起帐篷,一住就是半年。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胡应湘亲力亲为。

测量队遇到毒蛇拦路,他二话不说抄起铁锹就上;征地拆迁遇到纠纷,他放下身段,挨家挨户给当地老乡送港式老婆饼,拉近距离。
这种不计得失、亲临一线的工作作风,让许多人对他刮目相看。

1997年,广深高速公路终于通车。
当天,五十辆香港货柜车披红挂彩,浩浩荡荡地驶入东莞。
老司机们摸着崭新平整的沥青路面,感叹道:“这条路比香港海底隧道还平整!”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这条黄金通道刚刚开始回本时,胡应湘却大手一挥,将收费站钥匙交给了国家交通局,展现出罕见的大气与胸怀。
说到胡应湘与李嘉诚之间最惊心动魄的较量,莫过于港珠澳大桥的拉锯战。

早在1983年,胡应湘就提出了修建连接香港与珠海跨海大桥的宏伟构想。
到了1986年,他与其他香港富商一起向香港政府提交了《西部港湾—大屿山重要发展计划》,明确提出要修建跨海大桥和隧道的想法。
胡应湘曾在采访中回忆说,自己的灵感来源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五座跨海大桥。

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他深刻意识到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他深信,只要解决了珠三角地区的交通问题,这里就能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进而带动中国经济的腾飞。
然而,当时的港英政府并不认同这一设想,甚至直接反对。
更棘手的是,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多位香港富商也公开表示反对。

原因很简单——港珠澳大桥一旦建成,必将分流香港港口的货运量,直接冲击李嘉诚等人控制的码头和航运业务。
直到香港回归后,胡应湘才又向首任特首董建华提出了这个设想,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该计划暂时搁置。
直到2001年,胡应湘再次向董建华提出建议,这一次终于得到了积极回应。

为了获取关键的水文数据,68岁的胡应湘带着三名工程师假扮渔民,驾驶着改装渔船在台风天冒险出海,最终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当时,曹德旺正忙着在美国建厂避风头,潘石屹为哈佛捐楼引发争议,而胡应湘却抵押了香港三处核心物业贷款筹集资金,甚至将家族信托基金改为“基建专项账户”,全力推动大桥建设。
在项目最紧张的时刻,合和实业股价暴跌40%,董事会元老集体逼宫。

面对质疑,胡应湘在会议室里咬着雪茄,掷地有声地拍着桌子说:“当年建合和中心时负债率达到70%,现在才哪到哪?”
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魄力,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2003年,半岛酒店的一间私人包厢里,胡应湘和李嘉诚这两位香港商界巨擘举行了一次秘密会面。

这场饭局暗流涌动,充满了火药味。
“你建桥我理解,但非要走内伶仃洋线路?”李嘉诚一边转动着手上的翡翠扳指,一边试探性地问道。

“这条线能省20公里,对祖国发展更有利。”胡应湘不卑不亢地回应,同时抿了一口普洱茶。
当服务员端上龙虾伊面时,李超人突然冷笑着说道:“珠江口的风浪,可比工地危险多了。”
这句话中隐含的威胁意味,直到十年后码头工会曝出威胁建筑工人的录音时才被彻底解码。

事实上,早在大桥规划方案公示后,香港葵涌码头就发生了蹊跷事件:
三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在深夜离港后神秘失踪,码头工会还收到了匿名信,警告说
“谁敢支持建桥,就准备全家移民”。

面对这些暗流汹涌的威胁,68岁的胡应湘直接将美国捐款记录拍在廉政公署的桌上,掷地有声地说:“要查就查我,建桥的每一分钱都经得起放大镜看!”
原来,胡应湘当年给普林斯顿大学捐赠1亿美元,并非单纯的慈善行为,而是为了换取最先进的桥梁抗震技术,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做技术储备。

2018年,港珠澳大桥终于建成通车。
在珠海口岸的开通仪式上,电子欢迎屏突然出现故障,工作人员情急之下用A4纸拼出了“胡生,饮茶先啦!”的暖心标语。
当时已经84岁高龄的胡应湘躲在观礼台的角落里,回忆着建桥过程中的艰辛,默默地抹着眼泪。

一位工程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您看这桥多像您当年画的草图。”
面对赞誉,胡应湘连忙摆手谦虚地说:“要说功劳,得数国家发展得快。”
事实上,胡应湘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远不止港珠澳大桥。

在九十年代最艰难的时刻,他自费请来荷兰隧道专家,在虎门大桥建设中创新采用沉管技术;他还顶着“卖国贼”的骂名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只为了让广深铁路提速。
据不完全统计,胡应湘四十年来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高达510亿元,这些钱全部来自他的个人积蓄和家族信托基金。

从中国大饭店到广深高速公路,再到港珠澳大桥,胡应湘的每一步投资都紧密围绕着国家发展大局。
他不仅仅考虑商业利益,更多的是着眼于如何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种家国情怀和战略眼光,让他在众多港商中脱颖而出。

相比之下,李嘉诚的商业决策更多基于直接利益的考量。
近年来,他频繁抛售内地资产的行为,更是引发了外界对其商业道德的质疑。

现如今,时过境迁,胡应湘与李嘉诚的不同选择已经有了答案。
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级超级工程,不仅大大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也成为中国工程建设实力的象征。
而胡应湘,这位为国家建设倾注心血的爱国企业家,也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而李嘉诚的一些决策不仅原地踏步,甚至被许多人视为“历史倒车”,这不禁让外界唏嘘不已。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
观点人物 | 胡应湘港股谢幕里的中国故事——观点网•2018-12-06
港澳红色印记丨胡应湘:香港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央视新闻2021-06-15
深圳表彰3个香港人,他与李嘉诚投资中国大酒店,批驳倒钱落海——新浪财经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