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收视率破纪录!全民追剧缔造年度剧王!期待大结局!

天生那么红 2024-11-02 16:35:01

今年终于出了一部让我想一口气追到底的剧,而且现在全民追看期待大结局,就是《上甘岭》。

虽然是电视剧,但是却拍出了电影质感,既展现了上甘岭战役的壮烈,又描写了战场上的小人物的英勇,真的好看!而且和很多剧虎头蛇尾不同,这部剧的剧情是渐入佳境式的,从第一集开始,感觉后面的每一集都比前一集更精彩!

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最近发现身边超多人在追这部剧。看了收视率数据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目前该剧的平均收视率已经达到了2.3752%,峰值更是破3.5%,已经打破了今年的收视纪录,预定了年冠宝座。

目前该剧已经播到了21集,离大结局24集越来越近,剧情也进入了最后的高潮阶段,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光是最近几集的内容,我觉得完全可以单独拎出来拍一部电影,因为真的很精彩。

最新四集里,志愿军结束了「坚持坑道斗争」为指导思想的第二阶段的战斗,正式开始为第三阶段「实施决定性反击」做准备。

以前的影视剧关于这种大战前的准备剧情,大多都是在衬托气氛,旨在告诉观众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是《上甘岭》却不走寻常路,它很认真地在分析战场情况,并且庖丁解牛式地给观众讲解了志愿军在第三阶段采用的战术。

大家不要以为打仗就是拼军火,要知道在上甘岭乃至整个抗美援朝战役中,我军的军事力量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之所以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一个是靠志愿军战士们无畏牺牲的上甘岭精神:当时的战场上出现了许多一个营打得只剩几个兵甚至一个兵仍在坚持杀敌的英勇事迹。

这种震古烁今的上甘岭精神,是取得胜利的首要关键,也无时无刻不令人对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肃然起敬!

另一个就是靠善用各种战术来应战。

剧里段显峰有这样一段关于战术的台词:“当大反击的火箭炮摧枯拉朽地轰炸在敌人阵地上时,我突然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整体的战局和部署是由众多的战术组成,阵地争夺战、坚守坑道、后勤运输,都有不同的战术部署,而大反击,是全军上下多兵种、多部门、多种战术的默契配合”由此可见,战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战术如此重要,所以剧里有一个情节,是秦基伟军长提议将反攻日从28日推迟到30日,目的就是为了巧妙布置战略战术,为最后的大反攻作充实的准备。

在30日的大反攻中,志愿军最终决定采用的战术叫“步炮协同”,剧中段显峰冒着生命危险去前沿阵地做炮兵观察员,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步炮协同战术,希望将安全距离缩短至五十米,为实现战术突破,打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里要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步炮协同”,然后再说明一下五十米安全距离的含金量。

所谓的步炮协同,其实就是步兵与炮兵协同合作的意思,但是并不是让步兵去帮炮兵放炮,而是双方协同作战。先让炮兵对敌军的军事前沿进行轰炸,轰炸会使敌军陷入2分钟左右的混乱和防御时间,潜伏的步兵需要在这2分钟里冲杀向前,直捣黄龙。

这个战术听起来似乎不难,但是操作起来实际上并不容易,需要炮兵和步兵间的高度默契。如果步兵跑得太慢,让敌军从轰炸中缓过神来,那么就将直面敌军的枪口。而如果步兵跑得太快,很可能会被自家人的炮火误伤。

所以这个战术有一个安全距离,指的就是炮火落点与步兵准备冲杀的起点的距离,这个距离由不同炮种的射击误差及弹片飞散距离而确定,榴弹炮的安全距离为200至400米,火箭炮为600至800米,迫击炮为200至300米。

但是原则上,当然是越短越好,因为这样更有机会杀得敌人措手不及。所以段显峰的目标是将安全距离缩短到50米。这个距离哪怕放到全世界也是一个极限操作,至今也只有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成功实践过。

而实际上,到了30日反攻战真正打响的时候,志愿军的战术远不止步炮协同这一种,而是多种战术混合使用:声东击西、徐晃一枪、趁其不备、出其不意。

30号午后开始,志愿军就开始发动破坏射击,摧毁敌人的工事。到了晚上,更是开始持续发射“喀秋莎”迫击炮,以此麻痹美军的神经,让他们以为这次的战斗和以往一样,是一次寻常的拉锯战。

但是到了22点25分,步炮协同战术开始上演,此时的美军压根没想到炮火之后藏着那么多神兵天降的步兵。

而步炮协同的战术也发挥了奇效,我军步兵三人一组,就可以击退美军一个排的进攻。

经过5个小时的厮杀,最终我军于11月1日凌晨顺利收复了上甘岭的所有高地,并且从此再没有被美军夺走。

真的,从来没有一部影视剧,能把战斗中的战术讲得如此清楚,并且又在战斗过程中将战术再现。

这也是大家喜欢看《上甘岭》的原因:逻辑清楚、场面宏大、节奏紧凑、气氛紧张。相信我,没人能抵抗得了这样一部好剧,如果你还没开始看,那么强烈推荐!

0 阅读:0
天生那么红

天生那么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