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春秋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春秋第一霸主晋国的头号心腹大患是卿大夫专权。卿大夫专权在晋国“六卿”格局形成后基本没有解决的可能了,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有意思的是,晋国“六卿”的首席不是“相”而是“中军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西周大诸侯的军队规模为“三军”,晋国本来也是如此。春秋前期,晋国爆发了长达几十年的“曲沃代翼”,小宗曲沃取代晋国大宗,这种严重破坏周礼的行为自然引起了周天子的不满。于是周天子虽然捏着鼻子承认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但要求晋国的军队规模只能为“一军”。
只能有一军阻碍了晋国对外扩张,但曲沃武公(晋武公)为了安抚人心也只能忍了。晋武公去世后,晋献公将晋国的军队规模扩大为“上下两军”。晋献公亲自统率上军,下军由太子申生统率。但由于晋献公晚年发生了“骊姬之乱”,下军的实际控制权落入晋国的卿大夫手中。
晋文公继位后,为了对外争霸,晋文公打破了周天子当年的禁令,将晋国的军队规模扩大为“上中下三军”。在晋文公组建的上中下三军中,中军的地位最高,次之为上军,下军地位最低。在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上中下三军一起出动,将晋文公推上天下霸主的宝座。
然而晋文公组建三军时做了两项妥协:第一,晋文公放弃了亲自统率三军,而是三军的兵权交给三军将佐(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第二,三军将佐同时兼任晋国的执政上卿,导致三军将佐不仅是晋国地位最高的武将,还是执掌朝政的宰相。
晋文公和晋襄公在位期间,三军将佐的任免权还在晋国国君手中。从晋灵公开始,晋国国君对三军将佐任免的影响越来越小,三军将佐的任免实际上由各个卿大夫家族商讨决定。到了这个时候,晋国大权已经落入卿大夫手中,卿大夫专权的格局就此形成,直到“三家分晋”。
正因如此,控制晋国大权的六个三军将佐就被合称为“六卿”。因为中军在晋国三军中地位最高,所以中军的最高统帅“中军将”兼任地位最高的执政正卿。这样一来,晋国的军政大权都由“中军将”掌控,“中军将”也就成为晋国“六卿”的首席。
微風中的雨
成也晋文公,衰也晋文公
用户13xxx12 回复 12-06 11:45
坑其实挖得很早。曲沃代翼,尽诛桓庄之族,骊姬之乱,作爰田,作州兵。有公室无公族,卿族从经济到军力都垄断瓜分定型了。晋惠公为了君位挖的大坑,晋文公上位后不得不往里跳
Long 回复 08-01 03:36
晋襄公和晋灵公才是决定性的,襄公确立了“六卿”的地位,灵公乱搞导致大权开始旁落“六卿”失控…
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
曹丕跟重耳一样,受宗室夺嫡危害严重所以后期梳理,导致了宗室不振外臣专权。至于中军将地位最高,和海军指挥舰舰长在编队司令缺位时指挥编队是一个意思,没啥特殊含义。
用户17xxx30 回复 11-14 03:30
韩氏也是公室之后,晋献公庶子,魏氏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他们都姓姬
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 回复 用户17xxx30 11-14 10:07
姬是姓,韩是氏。已经分了氏出去,你觉得是为什么?
霸王龙
不是中军将,难道是中军佐?
蓝色
读过春秋就知道了
鹤啸九天
[滑稽笑][滑稽笑]
唔系老虎的老虎狗
外卿和公族势力不平衡,导致三家分晋或者曲沃代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