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作为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它,能够把血液运行到身体各个部位,被誉为人体“发动机”,可心脏的机构或功能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影响身体健康,重则还会缩短预期寿命。
在临床上,根据心脏病的类型,可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期发育异常所致,其原因包括遗传、近亲生育、病毒感染、疾病因素、药物影响等等;
后天性心脏病比较常见,指的是在出生后因某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如下:
1. 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喝酒、熬夜、运动少、久站久站久躺、肥胖等;
2. 自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导致心肌负荷过重,当心肌耗氧量增加,对血液的需求也会与之增加,诱发心脏病;
3.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差会让细菌等病原体作威作福,增加心肌的损害,从心肌病发展到更严重的疾病;
4. 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暴躁、愤怒、激动等,会增加心脏病的危险,特别是已经患上抑郁症的人,这种危险程度还是与之增加。
另外,根据2023年全国范围内涉及的二千七百多万名20岁以上的成年人健康体检数据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达到了42%左右。并且,不容忽视的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有8%~15%的人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心脏疾病。
可即使这样,人们也都不害怕,听说心脏出问题的人,只要打一针就能逆转心脏病?这是不是真的?
从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心脏病学家、宾大佩雷尔曼医学院疾病遗传和表观遗传起源项目主任进行了一项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来对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为帮助人们调节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基因,用实验室开发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改肝脏基因流程,进而达到打一针就能永久降低机体胆固醇水平,并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该研究已获得FDA的批准。
对于这种可以说像疫苗一样进行一次性的注射,在开发进展中还尚未准备进行人体试验,所以这部分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证明,大家切勿心急,以最新的研究证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