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销售跌6成,久不拿地的新城控股,靠什么支撑?

密财 2025-04-11 20:24:32

◎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刚刚,新城控股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营情况,可谓“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新城控股截至目前手上出租物业项目达到了176个,较2024年161个新增了15个,总建面1604.4万方,可出租面积955.87万方,各个地区出租率均在90%以上,部分地区还处于“满租”状态。

今年一季度,新城控股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即含税租金收入34.48亿元,包含了商铺、办公楼及购物中心租金、管理费、停车场、多种经营及其他零星管理费收入,较去年同期30.39亿元增加了超4亿元,同比增幅13.46%。

反观房地产开发销售,这家曾经的千亿房企就有点尬尴了。2025年前3个月,新城控股累计取得合同销售金额约51.02亿元,同比下降57.29%,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65.77万方,同比下降60.18%。

其中,今年3月份单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1.27亿元,同比下降49.79%; 合同销售面积约27.15万方,同比下降52.32%。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新城控股,为何至今未出险?在大家印象中,新城控股应该很久未曾公开露面拿地了,又靠什么在韧性支撑?

不少人会想到:昔日“新城系”实控人王振华因猥亵女童案被判5年(注:已复出),身陷囹圄,但因祸得福,避开了那轮房企疯狂扩张潮,其儿子王晓东临危受命,成为新城控股“一把手”,采取收缩战略,迅速开始断臂求生。

如前所述,新城的模式类似于龙湖,除了地产外还拥有庞大的自持商业,只是相较于龙湖聚焦一二线城市深耕,其偏爱做差异化布局二三四线中心市场。

比如新城控股2023年报曾提到,在土储分布上,已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部、成渝等城市群为重点的布局体系,其中一、二线城市约占公司总土储的41%,长三角区域三、四线城市约占公司总土储的20%。

房企一二线占比较低,遇上楼市深调这三年,必然会吃亏不少,但能“活下来”的都是英雄豪杰。

看2024年,新城控股营收下滑主要受累于开发板块。比如,期内总营收近890亿元,同比下滑25.32%,归母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2.07%。

从收入构成看,新城控股去年开发板块贡献营收760.4亿元,同比跌幅29.16%,毛利率11.72%,同比下滑2.19个百分点;物业出租及管理贡献营收120.29亿元,同比增幅13.15%,毛利率70.17%,同比增加0.27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可算出,新城控股去年开发板贡献毛利89.1亿元,而物业出租及管理毛利贡献达到了84.4亿元,两者的毛利规模几乎快要“旗鼓相当”了。

去年,新城控股开发板块实现销售额401.7亿元,较上年同期销售额760亿元跌幅较大,而商业运营总收入达到128.08 亿元,却同比增加近15亿元,可看出商业板块既是“现金奶牛”,也是“利润奶牛”。

新城控股披露,从全国层面看商业,2024年全国新开363个商业项目,新开业数呈下降趋势,市场已从“重资源、重规模”直接进入“重品质、重运营”;存量改造逐年攀升,占新开业项目数超10%,焕新调整成为强竞争的必备能力。

“低线城市单位商业面积远未饱和,且消费意愿走高,2024年低线城市新开业餐饮、文化娱乐、生活休闲商户数同比增长47%、27%和58%,三四线消费需求的增长红利凸显。”

如此说来,这个新的消费趋势,对偏重于二、三、四线商业开发及自持运营的新城控股来说,应该是个较大的利好。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已开业吾悦广场 148 座,管理输出的已开业吾悦广场25座。

来源:地产密探图库

整体来说,新城控股近些年一直在“缩表”路上。截至2024年底,其总资产比上年底减少670亿元至3071.92亿元,其中存货较上年底减少452.5亿元至970亿元。

该期末,新城控股手上货币资金102.96亿元,较上年底减少近87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近66亿元,较上年底减半。这背后,去年新城控股现金流继续承压前行。

比如去年,新城控股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5.12亿元,同比暴减86亿元;筹资净现金流-90.88亿元,较上年-200.8亿元净流出明显收窄,致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62亿元,但较上年-87.5亿元收窄25.3亿元。

该期末,新城控股短期借款3.64亿元,较上年底减少9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20.8亿元,较上年底减少72.5亿元。一年内有息负债合计近120亿元,相较于可动用现金近66亿元,短期偿债压力仍很大。

此外,新城控股该期末应付账款余额约452.7亿元且全部是应付建筑工程款,其中账龄超1年尚未支付的工程款57亿元。

为此,新城控股在2024年报中提出了4条重大措施:

1、进一步巩固公司商业运营管理的优势地位,提升公司商业运营总收入,作为有息负债本息偿还的重要来源。

2、继续借助金融政策支持,增加经营性物业贷融资、增加公开债融资、积极推进消费类REITS的注册发行、积极参与不动产相关创新融资,同时积极推进股权融资,抓住市场止跌回稳的机会,恢复和提升主体信用融资,与资产信用融资相互补充。

3、抓住收储政策落地机会,采用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现金来源。

4、继续加强与主要建造商和供应商的沟通,友好协商妥善安排付款金额、进度及方式,平滑工程款和材料款的支付,确保各项目施工有序进行。

从上述4点看,商业运营收入被新城控股摆在了偿债的第一位,其次就是借债,比如超长期的经营性物业贷,公开债、REITs及定增等,再次就是退地、出售资产等。

2025年,对于新城控股来说,仍是一个攻坚之年。外界也期待其有较好的超预期表现。

1 阅读:91
密财

密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