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机天天喊得震天响,可您瞅瞅评论区,哪个街坊邻居真把这事当自家火房顶上的烟囱了?这倒奇了怪了,合着咱们十四亿人都是瞎子摸象——只摸不叫疼?您说这危机到底是谁家的危机?是菜场王婶买不起排骨的危机,还是开发商捂着地皮数钱的危机?

六十二年前那场人口大爆炸,现在倒成了某些人嘴里的"原罪"。当年墙上刷着"人多力量大"的标语还泛着红漆味儿,转眼间倒成了烫手山芋。要说人口雪球越滚越大,那可不是跟蒸馒头似的?刚出锅的馒头总要涨几轮,总不能指望面团永远不发酵。
从四万万同胞到十四亿龙的传人,这数字翻得是吓人,可您细想想,哪个文明古国没经历过这茬?
眼下满大街银发飘飘,倒成了某些专家的心病。要我说,老爷子老奶奶们年轻时扛过锄头修过水库,临了享几年清福倒成了罪过?这道理说不通嘛!难不成让退休大爷大妈再去工地搬砖才算"为国分忧"?
再说这人口结构平衡,硬要拿新生儿当补丁打,这不就跟拆东墙补西墙一个理儿?今儿多生三个,三十年后不还是三个老头老太太?

您看看现在年轻人,哪个不是背着房贷像驮着龟壳的蜗牛?过去盖间土坯房顶多费几担谷子,现在买个厕所都得搭上半辈子血汗钱。
难怪小年轻们谈"生"色变,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连丈母娘要的彩礼都快赶上上市公司融资了,还谈什么传宗接代?要我说,这年头生孩子倒成了奢侈品消费,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啊!
有人总爱念叨"先有国后有家",可您琢磨琢磨,没有千万个张家李家王家,哪来的国?婚姻制度传承了几千年,到咱们这辈倒成了高危行业。民政局门口排队的,十个里有八个是来离婚的。这光景,连猫狗都知道要找个暖和窝,何况是活生生的人?
说到这儿我倒想问句实在话:当吃饭看病上学都成了闯关游戏,谁还有心思琢磨人口大计?菜篮子沉甸甸的,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幼儿园学费比大学还贵,这些坎儿不过,谈什么可持续发展?
某些专家坐在空调房里指点江山,怕是不知道菜市场三块钱一斤的菠菜都能让大妈们吵半天架吧?

话又说回来,咱们也不是那坐以待毙的主儿。您看现在满大街的无人超市、智能工厂,这不就是新活法吗?当年靠人海战术修大坝,如今靠科技创新闯天下。老龄化未必就是绝路,关键得看怎么盘活这局棋。
日本银发经济搞了三十年,不也趟出条新路子?咱们摸着石头过河,总比刻舟求剑强。
人口这事就跟煮饺子似的,火候过了要破皮,火候不到夹生饭。与其盯着数字干着急,不如把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顾实在了。等哪天年轻人不再为三十平米发愁,幼儿园不再要摇号,医院不再排长队,您再看看,这人口危机还叫不叫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