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北大却去了政法大学,被父亲改志愿的高考状元,现状叫人心疼

郑尚 2023-05-23 15:03:24

“你考北大、我烤面筋”,曾经看到小摊主这样的标语,真叫人捧腹。不过这也间接说明,北大这样级别的高校,堪称人尽皆知的“最好大学”。

但对于普通人又是多么遥远的距离。哪怕是官商子弟,没有足够的成绩也永远不能拿到全日制的正规北大文凭。有个女生原本能实现梦想,却被最亲的人坑了一把。

被父亲改志愿的高考状元,现状叫人心疼

经常关注大学生的朋友,偶尔可能就会刷到“职校生考上北大研究生”这种学姐。后来发现,这里面含金量先不说,相当一部分人是虚假的。最后几乎都走向了兜售练习册的路线。

不要说自考,就连通过正规研究生考试进入清北的同学,求职时尚且会因为高考时的“第一学历”并不出自清北而受到偏见。

湖北这位曾经的考生,明明在当年成为黄冈文科状元,报考北大几乎肯定能被录取。谁知自己兴高采烈地等待通知书,收到的却来自我们政法大学。

单纯的她还以为是学校把收件人弄错,结果问了班主任,对方才很遗憾地告诉她:是父亲专门过来修改志愿,把北大改成了政法大学。

愤怒的她回家质问父亲,明知道北大是自己多年的理想,高考又发挥得很好,为何要这么做!谁知,家长却轻描淡写,自认为是为女儿好。

果真如此吗?一般人也理解不了这位父亲的行为,正常都会觉得去北大肯定是首选啊。政法虽然也不错,但是跟清北绝对不在一个水平线。况且女儿的兴趣也并非做法律行业。

原来真实原因是,父亲从小喜欢后者,但没有考上。他希望女儿能帮他完成这样的遗憾。他之所以努力培养女生,经常陪她看书,并且跟多数父母要求学理的态度相反,支持女儿学文也是为了这个目标。

或许他也没有想到,本以为能考上政法就很不错;谁知女生学习太好了,连考北大也没费劲。可他内心的执着和固执,还是战胜了对女儿的尊重。

最后学生很不情愿地照常报到,但从此也拉开了跟原生家庭的距离。就读期间她就规划着远走高飞。刚好高校跟海外大学有交流,她便毅然报名。毕业后留在韩国。

有些人的思维,只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何不可怜考生

很多人提到留在国外工作的高才生,都是抱着人才流失的态度去批评他们不懂得回报家乡的培养,浪费了名校的教育资源。可这位状元却令人心疼。

她的远走高飞,更像是对父母无声的反抗和控诉。就在她决定出国时,家长仍旧在指责她“做事不跟父母商量、不够尊重父母”。这样的逻辑让人哭笑不得。

试问,家长又何曾尊重过女儿呢?高考志愿这么重要的问题,一句“为你好”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瞒着考生修改。对她而言,高考跟北大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父亲让后代去政法大学的梦想实现了,却是以牺牲女儿的梦想为代价。很多网友都纳闷,这么简单的逻辑,父亲怎么就是不明白,甚至完全不认为自己有错?答案并不难。

培养后代有两种价值观,导致了家长的态度全然不同,一种默认“养”是基本的责任和义务,无需儿女感恩。所以这类家长更容易有边界感,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

另一种则默认“养”是额外的恩德,需要子女感恩和回报。所以他们会自然地讲后代视为“附属者”,认为自己给了娃生命,有绝对的权,去要求后代按照家长的“设置”成长。

班主任看出端倪而不告知学生,有责任吗

许多家长往往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为了自己的执着,硬生生地割裂亲子关系。本来培养出学霸是骄傲的事,这回好了,女儿几乎不回家。

也有网友留意到,当年班主任知道父亲支支吾吾、没有经过考生同意,却依然同意修改志愿,没有及时去找女生说明情况。她存在责任吗?

这方面就见仁见智了。有人觉得老师只是帮忙提交的责任,志愿这种事涉及人生影响,谁敢多管呢。也有人认为,话虽如此,但一名责任感强、替考生着想的班主任,会宁愿多跑一趟。

【结语】这样的经历提醒家长,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做决策、提升他们的判断能力,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决策。否则跟木偶有何区别呢?同时也不要走入另一个误区,就是完全不管不问。

#高考热评#
0 阅读:8
郑尚

郑尚

每日分享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