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苏州的日子系列三十七:走进平江路享受“老苏州、慢生活”

葡萄说社会 2025-03-29 20:26:47

在苏州的那些美好日子里,我总是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欢喜,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那条长达 1600 米的平江路。平江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画卷,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岁月的痕迹上。来一场苏式早点,听一曲苏式评弹,说一段吴侬软语,体味浓浓的苏州情调。

我清晰地看到,江南的独特风貌依然如初。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无不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街边的垂柳依依,随风轻舞,仿佛是岁月的使者,温柔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然而,就在这看似不变的古朴之中,平江街区的业态却在悄然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从传统的老字号,如有着百年历史、手艺精湛的糕饼店,其制作的糕点传承着古老的配方和工艺,每一口都饱含着岁月的醇厚滋味;到新兴的沉浸式体验店,比如那家虚拟现实的历史文化体验馆,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苏州的繁华与热闹。

文旅产业是黄金产业、绿色产业。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拥有丰厚的文旅资源。当前,平江路和观前街正用一个个独特的“创意”让文旅行业强势回归:重装打造的碧凤坊美食广场,古朴的市集和璀璨的灯光秀,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穿越感;在仁恒仓街·故居花园,古老与时尚交织,让人感受到一座古城前行的脚步;在“云端”,少年“江南”带你多维度鉴赏平江路的遗存风物;苏州地区最大的元宇宙3D裸眼户外大屏“落户”察院场,静诉苏州城的古韵今风……一个个文旅盛宴,让一张张“平江名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让辖区内的老牌商业更稳健、新建商业更潮流、特色商业更“出圈”。

不仅如此,从非遗展示,像是精美的苏绣作品在展馆中熠熠生辉,绣姑娘飞针走线,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技艺;到智慧旅游服务,通过便捷的手机应用,游客可以轻松获取景点介绍、路线规划以及周边美食推荐。

正是这种街区业态的提档升级,让平江路成为了“老苏州、慢生活”的典范。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老人们在街边的茶馆里悠然地喝着茶,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年轻人则在新兴的店铺中探索着新奇与创意。这一切,不仅让古城更加宜居,温馨的社区环境、宁静的街巷氛围,让人身心放松;也更加宜业,丰富多样的商业形态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是宜游,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沉醉于这独特的江南风情之中。

在平江路北段,那备受瞩目的北游客中心已经圆满地完成了焕新升级工作,如今正以焕然一新的亮丽姿态,热情而殷切地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

升级过后的游客中心,宛如一座功能齐全的服务宝库,完美地集智慧导览、便民服务、文化体验于一体。当游客踏入这里,既能够获取由专业团队精心规划的最佳游玩路线推荐,从而不错过平江路上的每一处精彩景致;也能充分享受贴心的免费行李寄存服务,让游玩之旅毫无负担。

服务中心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还新增了各种各样实用且贴心的功能。专业的导览人员,他们知识渊博、热情洋溢,带着大家深度游走平江,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深入领略平江路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天气状况和游客的特殊需求,还增加了免费雨伞、轮椅、婴儿车租赁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出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增设了智能母婴室,内部设施齐全、环境温馨,为全家出游的游客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通过向品质赋能,游客中心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文化体验的绝佳起点。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精致无比的文创周边,那些小巧玲珑且独具匠心的物件,仿佛将江南的小桥流水浓缩其中,让游客能够轻松地将江南的诗意与柔情“带回家”。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此处盖上专属的纪念章,每一个印章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和回忆,当印章落在纸上,那一刻的美好便被永恒定格。不知不觉中,这些民生设施已然成为了传播江南文化的移动课堂,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不经意间汲取江南文化的丰富养分,感受其独特魅力。

一碗面,那独具特色的苏式汤面,无疑是苏州人精致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深深扎根于苏州生活的精神内核,甚至被形象地喻为“舌尖上的园林”。这一碗面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白塔东路 65 号的“江南汇客厅”里,齐云楼·姑苏船点·苏式面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地道的美食精心端上餐桌,热情地邀市民游客们一同来共赏“舌尖上的苏州美学”。吃苏式面,绝非仅仅是单纯地品尝美食这般简单,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旅程,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那份独有的雅致与悠闲。

齐云楼,这座别具一格的建筑临水而居,空气中弥漫着碧螺春那清幽迷人的香气。南窗正对着平江河,一艘艘游船悠悠地穿梭其中,船头的船夫悠然自得地摇着桨,水波荡漾,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东窗可望见白塔路,道路两旁的梧桐枝叶稀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西窗俯瞰下去,是那青瓦白墙的传统建筑,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尽显江南烟雨的浪漫情致。

传统风味的枫镇大肉面,其汤汁鲜美至极,每一口都仿佛是在品味着苏州的千年历史。吃完正餐之后,一定不要错过苏州特色的苏式船点。那些小巧精致的点心,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被摆在盘子里,它们造型各异,色彩缤纷。轻轻咬上一口,细腻的甜瞬间在口中散开,令人陶醉。

耳边听着婉转悠扬的评弹,嘴里吃着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再配上三两糕点,此时此刻,仿佛时光倒流,让人回到了旧时的姑苏。在这里,时间似乎也被施了魔法,缓缓地流淌着,让人能够尽情地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昆曲、评弹、苏绣、缂丝等富有苏州地域特色的非遗民俗文化将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不定时推出手工非遗的研学课程,使各类非遗技艺在游客的体验中传播传承。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相约午后的平江路,体验姑苏城的慢生活,且看江南的诗意与从容,我们不见不散。炊烟袅袅 评弹悠扬, 这座“活着的古街”如何承载居民的集体记忆, 用人间烟火拥抱文旅融合的红利?我们走进苏州平江路 沉浸式体验苏式“慢生活”。

春风又绿江南岸,平江路畔迎新颜。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平江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新旧共生,是平江路上最动人的风景。那古老的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块石板都历经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无数行人的匆匆脚步。街边的古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让人们感受到昔日江南的繁华与辉煌。平江并不是一条江,而是苏州的古名。苏州的名字,来源于姑苏山,姑苏山又称姑胥山,和伍子胥有些关联。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名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江府改名平江路,明清之后,依然称苏州。也就是说,在宋元两朝,这里称平江。

旁边的小河中,不时还有游船划过,在朦胧的夜色和灯光下,也很有江南的味道。大街上到处都回荡着评弹的声音,街上的游客天南地北,基本都说着普通话,店员们似乎也都是外地口音,吴侬软语倒是很难听到了。只有旁边遛弯的老人在碰到熟人时,则会聊上几句,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却很有味道。

与此同时,平江路上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时尚的咖啡馆、特色的文创店,为这条古老的街道注入了新的活力。游客们可以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也可以在文创店里挑选一份独具匠心的纪念品,将平江路的美好记忆带回家。坐一程摇橹船,在小桥流水的姑苏城间摇摇晃晃';点一杯雨前茶,听吴侬软语从声声慢唱到蝶恋花,这里,是苏州平江路..行走在这小河边上,稍歇在石拱桥上,定会感觉到:水的灵性,桥的玲珑,旧院的婉约,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现。

平江路既留住了摇橹声里的江南记忆,也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代人的生活脉络中。那悠悠的摇橹声,伴随着水波的荡漾,仿佛将人们带回了过去。在那摇橹声中,能想象到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的场景,能感受到江南水乡人民的淳朴与勤劳。而如今,平江路的历史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校组织学生来此参观学习,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文化活动的举办,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爱好者前来交流创作,使得平江路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古老的平江路上,那条条小河穿街过巷,一头传承几千年的吴越文化,另一头连接现代高度文明的都市。

一条街有它的历史,一座庄园有它的故事。人是时光的过客,物是历史的见证。

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南端,是观前街,北端是拙政园。这里的溪河与小桥充满了灵秀,这里的庭院与深巷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这儿的乌篷船、轩窗写满了曾经的过往。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这里有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围井而居的市井生活画卷,关于老苏州的生活写照比比皆是。如今这里还涌现了一批主打“精神消费”的文化业态,满足当下人对精神愉悦、感官体验和文化氛围的新需求。

总之,平江路以其新旧共生的独特魅力,成为了江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人们在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也能拥抱现代的美好。我漫步在古老的平江路上,可以见到笑靥如花的少女少妇们,在欣赏深巷旗袍的高雅;可以看到步履蹒跚的老年夫妇,在楼台下静听苏州评弹的清音;也可以见到男女恋人,乘坐乌篷船,戏碧水,享受小桥流水岸花。人们在这儿,既受到古代文化情操的陶冶,又享受现代文明的快乐。苏州古老的平江路,人文荟萃,古韵流淌,满满的诗情画意。

0 阅读:5
葡萄说社会

葡萄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