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汪东兴公开与邓公唱反调,刘少奇的材料是起因,邓公十字反问

橙汁历史 2023-09-17 15:07:28

1979年,在党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汪东兴和邓小平罕见的起了争执。二人就如何处理刘少奇问题的材料意见不一,结果邓小平仅用10个字便把汪东兴问得哑口无言。刘少奇的材料究竟为何会让他们二人起了争执?邓小平的十字反问又说了什么?

为革命斗争不止,成主席忠诚卫士

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汪东兴对国家和党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在特殊时期的一些做法却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使得他本人受到了不少批判和误解。在邓小平执政时期,汪东兴就曾多次公开和邓公“唱反调”,让邓公颇有些无奈。

就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那次会议,会上大家都看了关于刘少奇的材料,然后讨论是否应该重新对刘少奇进行评价。邓小平认为,当下社会还未完全稳定,急需要为刘少奇这样的重要人物平反,以此来安稳人心。

但汪东兴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件事还不到时候,还是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处理为好。汪东兴作为中央重要领导,他的想法自然有一定道理,但这种不成熟且保守的想法却引起了邓公的反感。

其实如果我们深入了解汪东兴这个人,就会发现他的做法无关立场,只是坦诚的说出他个人的一些看法罢了。

汪东兴曾是毛主席的忠诚卫士,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长期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汪东兴:“有他在我身边,我特别踏实。”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足可看出汪东兴的能力和地位。

1916年,汪东兴出生在江西弋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家祖上三代都靠种地为生,平凡的生活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等到汪东兴稍微年长一些的时候,他不甘一辈子窝在家乡当农民,便发奋苦读,进而接触到了许多先进思想。

13岁那年,汪东兴就参加了土地革命,他恨透了那些压榨农民的大地主,凡是有斗争的地方便能发现他的身影。后来红军执行任务的时候路过汪东兴的家乡,他便自告奋勇加入了共产党,那时的他年仅16岁。

别看汪东兴年纪小,斗争经验却十分丰富。而且他出身底层,看待许多问题都十分透彻,很快就受到了部队领导的重用。后来汪东兴随红军开始了漫长的长征,艰苦的斗争环境让他成长迅速,等到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候补代表了。

提到他和主席之间的故事,土地革命时期两人便相识。但若要讨论他和主席之间的深厚感情,还得从解放战争开始说起。1947年初,汪东兴正式被派到主席身边工作,主要负责警卫工作。

同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围剿。与此同时,胡宗南率领20万大军直逼延安,大有将革命队伍一网打尽的意思。当时党中央领导机关就位于延安,然而眼看着大军压境,毛主席却没有丝毫害怕的意思。

直到胡宗南的部队抵达了10公里开外,毛主席依然没打算撤退,反而表示要看到敌人才愿意走。毛主席胆大心细,但中央其他领导却不能让他冒这个险,可是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主席。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周恩来总理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表示可以留下一个人替主席看着敌人过来。毛主席听到这话才答应下来,随即向汪东兴询问道:

“你愿意留下来替我等着敌人吗?”

“这有何不敢,只要主席下令,哪怕是直接跟他们干都行!”

得到汪东兴的承诺后,主席这才同意提前撤走。最终汪东兴也是没有食言,他亲眼看到敌人出现在了远方,这才开始撤退,临走前还朝着敌人的方向开了一枪。

这件事过后,毛主席对汪东兴愈发信任,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汪东兴。当然汪东兴也没有辜负主席的信任,在他担任主席警卫员的这段时间里,主席的安全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威胁。

建国后屡受重任,解危机出奇制胜

新中国成立后,汪东兴一如既往受到毛主席的重用,兼任中央书记处副处长和警卫处处长,此外他还是总参警卫局的局长,负责全权保卫主席的安全。1955年,中央军委举行了“全军大授衔”仪式,汪东兴被授予少将军衔。

之后的许多年,汪东兴的职务一直处在变动之中,但有一项任务始终没有改变——保卫中南海以及毛主席的安全。而且不光是在国内,就连主席出访苏联,也都由汪东兴一路陪同护送。

除了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之外,汪东兴有时还充当毛主席的秘书,可以说整个中南海最了解毛主席动向的人就是汪东兴。然而好景不长,一场肉眼可见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身居要职的汪东兴也一度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1970年,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党内四号人物陈伯达在会上发表了一些极具争议性的言论。毛主席严厉批评了陈伯达的言论,但汪东兴却罕见的和主席唱起了反调,公开支持陈伯达的观点。

庐山会议之后,陈伯达被开除党籍,继而遭到了拘押,但汪东兴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仅当众朗读了他作出的书面检讨。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汪东兴却能安然无恙,因为毛主席对他实在太过了解。

“东兴从革命时期就跟着我,他这个人我是放心的,别人用起来反倒叫我提心吊胆。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细,但是不怎么爱动脑子,说话也有些急躁。”

通过毛主席对汪东兴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他这个人本质是不坏的,但理论水平比较差,这就使得他经常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但他后来用实际行动证明,主席没有看错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此后“四人小组”竟然妄图夺取国家最高领导权。好在他们的野心早已被华国锋、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察觉,这才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准备,好一举粉碎几人的阴谋。

在这个过程中,汪东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的立场至关重要,所以叶剑英第一时间便找汪东兴谈话,询问他对于“四人小组”的看法。

让叶剑英意外的是,汪东兴立刻就表现出了对江青等人的不满,并且表示将遵从毛主席生前的遗愿,配合中央对“四人小组”进行处理。得到汪东兴的肯定后,两人立刻制定了具体的抓捕计划,并且取得了时任国家主席华国锋的支持。

10月3日,汪东兴和叶剑英分别前往东交民巷华国锋的住处进行密谈,确定了抓捕计划的所有细节。3天后,抓捕行动正式开始,在汪东兴的精心布置下,中央兵不血刃便将“四人小组”的成员全部控制起来。

事后汪东兴不无感慨的说:“如果这次行动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也许我们都不会落得一个好下场。”

和邓小平起争执,顾大局主动请辞

在1977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东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中央副主席,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当时邓小平尚未接管中央,汪东兴本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但他却有些“飘飘然”。

“四人小组”倒台后,中国社会发展重回正轨,但依然有一些不良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而汪东兴作为毛主席的忠诚卫士,思想难免有些老旧,这就使得他在一些大是大非上没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

我们开头所提到的那件事就是比较明显的一个体现,汪东兴当众反对重新对刘少奇进行评价,这让一心开展改革的邓小平感到有些伤脑筋。看着眼前十分严肃的汪东兴,邓小平忍不住问道:“你为什么总有不同看法?”

这十个字顿时让汪东兴哑口无言,他知道邓小平是在给他面子,否则可能直接在会场就对他进行点名批评了。这已经不是汪东兴第一次和邓小平“唱反调”了,之前邓小平提议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也遭到了汪东兴的反对和阻挠。

那段特殊时期让国家元气大伤,急需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国家重回发展正轨,但汪东兴的思想却依然停留在过去那个时代,这使得他脑子里形成了很多错误的观点。

被邓小平这么一问,汪东兴也意识到他的思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已经不再适合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所以他不久后便主动请辞。

随着邓小平重新执掌国家大权,社会有了显著变化,国民经济也在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汪东兴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感到十分欣慰,但却无法克制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所以他才会选择隐退,这也是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一种体现。

然而邓小平并没有立刻同意汪东兴的隐退请求,在他看来,汪东兴并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只是他耿直的性格导致他出现了一些失误。但这些失误都没有带来什么危害,因此汪东兴还是党和国家的一名好干部。

抛开国家事务不谈,邓小平和汪东兴之间其实还有着不错的交情。当年邓小平被雪藏下放江西的时候,汪东兴曾多次前去探望,给予了邓小平和他家人许多生活上的帮助。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人生的那段低谷时期,邓小平看到了汪东兴的直率与真诚,所以他才会一直对汪东兴有所包容。汪东兴也正是感受到了邓小平的良苦用心,这才主动提出了辞职的请求。

1980年2月,在第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正式通过了汪东兴的辞职申请。他不再担任中央副主席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但依然时刻关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依然在幕后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2015年,汪东兴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100岁。晚年他的政治生涯饱受质疑,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他和邓小平一样,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汪东兴和邓小平之间的争论和分歧无关立场也无关原则,只是为了表达各自心中的想法,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功臣,他们的功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对于汪东兴和邓小平之间的这段往事,屏幕前的有着怎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72 阅读:24458
评论列表
  • 2024-01-28 09:55

    汪老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他那颗高尚的灵魂。

橙汁历史

简介:每日更新好看的历史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