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丙烯与聚丙烯面临过剩!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白能花 2024-11-29 14:35:07

全球丙烯产能面临过剩

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预计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国的丙烯产能增加。预计到2024年末,全球丙烯产能将提升至1.69亿吨。

2024年,全球新增丙烯产能达到701万吨/年,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丙烯扩张的主要来源是石脑油裂解和PDH(丙烯脱氢)装置。主要丙烯及衍生物的净出口地区包括中东、北美、独联体地区、东北亚和东南亚等,而净进口地区则主要为印度-巴基斯坦地区、中欧、西欧和南美等。

东北亚自2021年起成为净出口区,并且这一趋势预计会持续放大。印巴地区需求增长推动净进口量逐年上升;而西欧自2021年成为净进口地区,新增产能较少,需求增长缓慢,2024年净进口量将继续增长。

丙烯市场价格受到原油价格、供应情况以及下游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经过这轮产业链扩张,丙烯供应可能进入过剩状态。

中国的丙烯扩产进程预计将持续至2025年,之后产能扩张速度将有所减缓。预计到2024年末,中国的丙烯产能将增长至7337万吨,而到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8244万吨。

中国丙烯进口依存度下降:随着国内丙烯产能的增长,中国的丙烯进口依存度预计将进一步降低。预计后续对外依存度仍有下降空间。由于丙烯产能的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丙烯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丙烯的扩能增速远超消费增速,自给率逐年提升。

PDH路线扩张与消费趋势

近年来,中国丙烯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推动了丙烯产能的扩张。自2019年以来,新增产能规模不断攀升,预计2024年新增产能为635万吨/年,尽管增幅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陆续投产,2024年传统丙烯生产路线的新增产能有所回落,预计仅裕龙石化石脑油及炼油丙烯产能160万吨/年。然而,PDH路线将迎来投产高峰。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34套PDH装置,总产能约1818万吨/年,预计2024年将有475万吨/年产能投产。2024年,传统石脑油裂解和炼油丙烯产能占25%,PDH路线占75%。

中国丙烯扩能的增速远远超过消费增速,导致丙烯自给率逐年提升。预计到2024年,丙烯总产能将达到7044万吨/年,国内产能将超出消费需求,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2024年,丙烯当量消费预计增长5.7%,增长主要来自下游产品如聚丙烯和环氧丙烷。近年来,外卖和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导致聚丙烯的消费占比回落,但环氧丙烷和丙烯腈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预计2024年,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和丙酮将成为推动丙烯消费增速的主要动力。

聚丙烯:受我国经济转型影响,聚丙烯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但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增速放缓导致聚丙烯消费增速回落。预计2024年聚丙烯消费增速为4.6%,全年消费约3849万吨。

环氧丙烷:作为聚氨酯的核心原料,环氧丙烷的消费增速将受到硬泡聚醚的市场需求带动,尤其在节能减排及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预计2024年环氧丙烷消费量为536万吨,增速为16.6%。

丙烯腈:主要应用于ABS、腈纶和丙烯酸酰胺。2023年丙烯腈消费量为289万吨,同比增长9%。2024年,丙烯腈的消费增速预计将恢复至14%,达到329万吨。

丙酮:丙酮消费主要用于溶剂、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双酚A和医药领域。2023年,丙酮消费量为294万吨,新增产能116万吨/年。2024年,丙酮新增产能为25万吨/年,预计消费量为354万吨,增速为20%。

丁辛醇: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丁酯水性乳液。2023年,受房地产投资放缓、汽车行业疲软等因素影响,丁辛醇需求增速较慢。

丙烯酸及酯:丙烯酸的消费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预计2024年消费增速较为缓慢,预计分别为1.0%(丙烯酸)和1.8%(丙烯酸酯)。

国内丙烯与聚丙烯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应如何面对

行业扩能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大,聚丙烯增量呈现饱和式供应

在中国炼化一体化装置扩能的背景下,民营炼化企业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自2014年国家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后,民营企业大量涌入,凭借其规模化生产、低成本优势及产品多样化,逐步占领市场份额。原本由国有企业主导的石化行业,已经向社会全面开放,民营企业逐渐崭露头角。

2019年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等民营炼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这一趋势的加速。这些项目凭借高能效的优势,展现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并在市场上逐步树立了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中国聚丙烯生产能力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浙江石化、中景石化、东华能源、巨正源等民营企业名列其中,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聚丙烯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增量供应接近饱和。

随着扩能装置持续投产,预计2026年将全面实现国产化

伴随近年来聚丙烯产能的持续扩张,国内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产品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聚丙烯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2%,其中通用型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更多新装置的投产,国产化率有望继续上升,预计到2026年,中国聚丙烯的通用料国产化率将突破100%。届时,市场将面临中低端产品供应过剩,而高端产品的供应将不足。目前,许多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结构性问题,并加快了产品结构的转型与创新,逐步提升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

聚丙烯生产结构的转变:从通用型向专用型迈进

当前,中国聚丙烯市场的产品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倒金字塔形态,通用型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高端、专用型产品相对缺乏。由于新投产的聚丙烯装置大多集中生产通用料,导致市场上同质化竞争严重,这使得国内的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此外,许多新产品在上市初期往往以低价策略进入市场,以争夺市场份额,这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聚丙烯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生产企业正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高附加值,逐步向高端、专用型产品转型。

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聚丙烯产业的战略转型

随着利润成为影响产能利用率的重要因素,聚丙烯行业正在经历从规模化生产向利润驱动的战略转型。在全球丙烯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传统生产工艺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丙烯的需求,推动了替代生产工艺的崛起。丙烷脱氢(PDH)工艺因其显著的成本优势和较短的生产流程,成为最有效的丙烯生产技术之一。

PDH工艺的三大优势:首先,丙烷价格波动与石脑油价格及丙烯市场没有直接关联,有助于改善生产成本结构;其次,丙烷脱氢生产丙烯的流程简短,成本效益高;最后,对于丙烯供应不足的企业,PDH工艺可以有效解决原料供应问题,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

然而,随着PDH技术的广泛应用,丙烯下游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由于PDH装置的丙烯选择性较高,其生产的聚丙烯产品在多样性上有所局限。面对这一问题,一些企业开始调整生产工艺,增加无规共聚聚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国内聚丙烯企业加强高端化布局,专注系列化与差异化

随着聚丙烯供应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内聚丙烯企业正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逐步转向高端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例如,茂名石化通过加速产品结构升级,逐步放弃传统的通用料市场,专注于车用塑料、医用塑料、家电塑料和透明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随着高端产品和专用料比例的不断提升,茂名石化等国内龙头企业的产品已越来越难以与传统通用型产品对比,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国内发展重点:高端聚丙烯产品的需求增长

随着聚丙烯市场逐渐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差异化竞争的格局愈加明显。未来,聚丙烯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类型与附加值的提升。新的炼化一体化装置不仅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还能够更精准地回应市场需求,推动专用料品类的不断丰富,满足从拉丝到透明产品的全品类需求。

近年来,聚丙烯树脂的研发方向逐渐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低VOC、低气味、低收缩率的聚丙烯专用料;

POF膜、流延膜、镀铝膜、蒸煮膜、镭射膜等三元共聚聚丙烯;

用于医用容器、输液容器、透明或超透明聚丙烯专用料;

茂金属聚丙烯;

电工薄膜、电容薄膜等电子产品包装用聚丙烯;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高流动性、高光泽家电用聚丙烯专用料;

热成型聚丙烯专用料;

长玻纤增强改性聚丙烯专用料;

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

抗菌聚丙烯;

低气味耐刮擦聚丙烯专用料。

随着新装置的不断投产,聚丙烯市场的竞争逐步向高端化、多元化产品方向发展。企业不仅关注通用料产品的供应,还在逐步向丙丁无规共聚聚丙烯、高光泽家电用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抗菌聚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尽管转型过程相对缓慢,但整体趋势正在稳步推进。

总结:丙烯与聚丙烯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整体来看,中国聚丙烯市场正从产品结构性过剩逐步过渡到产能过剩阶段,但在管材、医用耗材、车用材料、家电用材料、包装材料、纺丝制品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尤其是在汽车、家电、电子、建筑等领域,对改性聚丙烯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下游需求的变化,企业对于聚丙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工艺的优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端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将成为聚丙烯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未来,中国聚丙烯行业将依托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走向更加高端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0 阅读:5

白能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