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9岁丈夫抛妻弃子13年,瘫痪后哭求妻儿原谅:你们不能不管我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1-09 09:22:33

湖南男子陈锡忠,年轻的时候抛下了妻子和一双儿女,去了海南过潇洒日子。

期间他不仅收入颇丰,而且还找了一个“相好”,过得别提有多快活了。

结果眼看着快60岁了,却因为一场中风,让他从此瘫痪不起,相好也拍拍屁股走人了,他这才想起来了那已经13年未见面的妻子和儿女,便回到家中想要和他们一起过日子。

那么,陈锡忠的愿望能实现吗?他的妻儿是否原谅了他呢?

抛妻弃子13年

陈锡忠的父母没什么大本事,就是村子里最普通的农民,所以家庭条件并不好,也因为这个原因陈锡忠一直没有娶到媳妇,直到三十多岁才经人介绍,娶了胡素珍为妻。

俩人都比较老实,平时也没有太多话,后来胡素珍为陈锡忠生了一儿一女,这个家庭看起来也一步步变得更加幸福,然而,生活的重担却如影随形。

为了照顾两个孩子,胡素珍不得不放弃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

面对日益沉重的家庭负担,陈锡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并最终决定到外地打工。

起初,陈锡忠还能时不时地给家里寄钱。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汇款逐渐变得稀少,最后竟然完全断了。

更令人不安的是,陈锡忠本人也失去了音讯,而且因为当时交通和通讯都不是那么方便,胡素珍虽然试图寻找,但却没有任何结果。

就这样,13年过去了,两个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但生活依旧非常艰难。

也是这个时候,陈锡忠回来了,而且还是以瘫痪在床的状态回来的,并希望妻子和儿女能照顾自己。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胡素珍和孩子们都感到无所适从。

13年的分离,不仅仅是时间的跨度,更是感情的鸿沟,他们对陈锡忠的归来既感到震惊,又充满了抗拒,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他的生活。

而面对着13年的不闻不问,陈锡忠声称自己这些年一直在海南和广东的工地上辛勤工作。

陈锡忠解释说,由于工作繁忙,路途遥远,加上通讯不便,所以无法经常与家人联系。

但他坚称自己一直惦记着家人,每个月都坚持寄钱回来。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提到曾托老家的李叔给家里带过一笔五万块钱。

可,胡素珍却表示从未收到过那笔五万块钱,而且除了陈锡忠刚离家那会儿寄过几次钱外,根本没收到任何其他的钱。

然而,警方的调查结果却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真相。

陈锡忠荒诞的13年

原来,陈锡忠在海南并非如他所声称的那样辛勤工作、艰苦度日,相反,他过着相当潇洒的生活。

调查显示,陈锡忠在海南不仅有稳定的工作,每月收入约5000元,还在当地有了"相好",过着悠闲舒适的日子。

不仅如此,陈锡忠还爱上了购买彩票,将自己一半以上的收益都贡献给了彩票,幻想着自己能够一夜暴富。

与陈锡忠悠闲舒适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素珍和孩子们捉襟见肘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素珍和孩子们对陈锡忠的突然归来报以冷淡态度,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生活,也早已放弃了对他的期待。

然而,这种冷漠的反应却让陈锡忠感到难过和不解。

陈锡忠似乎无法理解家人的冷淡态度,他觉得不管自己这些年做了什么,他始终是这个家的丈夫和父亲。

如今自己生病了,需要照顾,家人理应挺身而出。他坚持认为,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照顾丈夫是妻子应尽的责任。

面对陈锡忠如此不讲理的要求,胡素珍态度坚决,明确表示不会原谅陈锡忠。

女儿更是直接表示不认这个父亲,坚决拒绝赡养,即便面临法律制裁,宁可坐牢也不愿意赡养这个素未谋面的父亲。

儿子则因为自身的残疾问题,他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经济拮据,勉强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本无力承担赡养父亲的额外负担。

面对家人的集体拒绝,陈锡忠感到既愤怒又无助,他无法接受自己被家人抛弃的事实,于是陈锡忠最终选择将妻子和儿女告上法庭。

上诉法庭

陈锡忠将家人告上法庭的决定在小镇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场家庭纠纷迅速演变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法律案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平衡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与陈锡忠长期抛弃家庭的行为。

经过慎重考虑,法院最终认定儿女对陈锡忠负有赡养义务。

这一裁决立即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

为了缓解双方的矛盾,法院指派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介入此案。

调解员试图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劝导,让双方达成和解,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唤起双方的亲情,化解多年的隔阂。

然而,调解过程并不顺利。胡素珍和儿女们对调解持强烈抵触态度,认为这种调解无异于道德绑架。他们坚持认为,陈锡忠抛弃家庭十三年,从未尽过一天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现在却要利用法律和道德来要求他们尽义务,这是极不公平的。

面对这些复杂的事实,法官们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法律明确规定了子女的赡养义务;另一方面,陈锡忠的行为又实在令人不齿。

最终,法院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强制要求陈锡忠的儿女履行基本的赡养义务,同时将陈锡忠送回家中居住。

这个判决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胡素珍和儿女们最后的希望。他们无法接受要与一个"陌生人"共处一室,更无法原谅这个抛弃他们多年的人,在绝望和愤怒中,他们选择上诉,希望能够推翻这个他们认为不公的判决。

然而,上诉法院经过审理,最终维持了原判。

结语

陈锡忠的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各界人士对此事件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一部分人同情胡素珍和孩子们的处境,他们认为,陈锡忠抛弃家庭十三年,从未尽过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现在却要求家人履行赡养义务,这是极不公平的。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尽管陈锡忠的行为令人不齿,但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不应因父母的过错而被免除。

媒体对这个案例的报道也引发了公众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许多人认为,陈锡忠的行为反映了价值观的扭曲,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塑造个人品格和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性。

法律界人士则借此案例讨论了现行法律在处理复杂家庭纠纷时的局限性,他们呼吁立法机构考虑修改相关法律,使其能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复杂家庭问题。

总的来说,社会对陈锡忠案件的反应是复杂和多元的,这个案例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法律和道德的思考,也促使社会重新审视家庭责任、个人选择和社会保障等重要议题。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参考资料

0 阅读:2

鲁滨逊每日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