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他从13岁起投身革命,经历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再到92岁离世,他几乎走过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68岁时,他主动请辞,退下一线,本以为从此远离军旅生涯,却不曾想,仅仅5个月后,他再次接到组织的召唤,71岁高龄,被授予上将军衔。
那么,他是谁?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戎马倥偬,青年才俊】
王诚汉,1917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一个贫寒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靠种田为生,母亲是位贤惠持家的农家妇女。
七岁那年,父母省吃俭用把他送进了私塾读书,可就在12岁时,父亲因病撒手人寰,丧父之痛,家境之困,迫使他不得不辍学谋生。
通过乡亲介绍,王诚汉来到县城,在一家杂货铺当起了学徒,每日里,他勤勤恳恳打扫卫生、整理货物,虽然活儿很累,但从未听他抱怨一句。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鄂豫皖苏区,王诚汉的家乡也迎来了红军的到来,在“当兵当红军”的感召下,满怀革命理想的王诚汉,毅然决定投身红军,开启自己的戎马生涯。
初入伍的王诚汉,在红四方面军接受了革命战争的初步训练,他勤学苦练,兢兢业业,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王诚汉所在部队与敌人激烈交战,战斗中,王诚汉左腿负伤,因缺乏有效救治,最终落下了终身残疾。
但是,血性男儿王诚汉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咬紧牙关,带伤坚持战斗,直至反“围剿”取得最后胜利,战后,王诚汉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连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毛泽东主席阅览了反“围剿”战斗总结报告,注意到了这位勇敢顽强、屡建战功的伤残连长。
战争年代,像王诚汉这样的基层带兵人才,正是革命军队所急需的,于是,毛主席亲自签署命令,破格提拔王诚汉为营长,从此,一个农家子弟开启了他的传奇军旅人生。
【西南屏障,戍边固防】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和军队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战略形势需要,1955年5月1日,成都军区在西南军区的基础上正式组建。
1969年,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王诚汉,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赴中印边境前线督战,当时,中印边境局势紧张,我军与印军在边境地区爆发了多起武装冲突。
考虑到边境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上级决定派一名有丰富带兵打仗经验的将领前往现场指挥,王诚汉临危受命,不辞辛劳,迅速奔赴前线。
抵达前线后,王诚汉几乎马不停蹄地对部队进行战前动员,通过反复研究作战地图、端详对方兵力部署,他敏锐地察觉到印军有一个陆军旅集结在靠近中印边界的山口处虎视眈眈。
如果放任敌人在这个咽喉要地屯兵,一旦发生战事,我军将腹背受敌,王诚汉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一举端掉敌人的老窝。
经过缜密的战术部署,一场精心设计的伏击战顷刻打响,我军假装中了印军的埋伏,故意后撤诱敌深入,待敌人全部进入事先设好的包围圈后,伏兵四起,将其团团围住。
激战中,王诚汉身先士卒,指挥若定,鼓舞着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历经数小时激战,印军终被全歼,一个旅的装备几乎被我军缴获一空。
此战的胜利,有力打击了印度的侵略气焰,极大鼓舞了军民士气,此后,王诚汉又陆续指挥部队在中印边境取得多场胜利,有力保卫了祖国西南边疆安全。
在13年的成都军区生涯中,王诚汉始终恪尽职守,戍边固防,他先后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要职,为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现代化革命军队呕心沥血。
在他的带领下,成都军区部队战斗力不断提升,在1985年全国军队首次实行军官军衔制时,成都军区多名将领被授予高级军官军衔,其中就包括时任军区司令员的王诚汉。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王诚汉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竟主动向组织提出了退休申请。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会在68岁高龄选择功成身退?他又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做出这个令人不解的决定的呢?
【甘为人梯,不计得失】
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范围内进行大规模裁军,以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这次裁军总数高达百万,涉及方方面面,作为重要的军区之一,成都军区自然也在其列。
当时,上级曾考虑撤并成都军区,将之并入昆明军区,以加强在中越边境的兵力部署,但是对于这一决策,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王诚汉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王诚汉认为将成都军区并入昆明,从地缘战略看似更具优势,但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兼顾川滇黔藏数省安全稳定绝非易事,不妨调整思路,保留成都军区,将昆明军区并入,这样更利于统筹全局,加强边防。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缜密的论证,军委最终采纳了王诚汉的建议,随后,成都军区吸收了原昆明军区辖区,军区机关进行了相应改组。
按照惯例,这次改组本应由原司令员王诚汉接任新成都军区的领导职务,可就在这关键时刻,王诚汉再一次出人意料,他主动向组织请辞,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该为年轻干部让位了。
面对王诚汉的请求,组织上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尊重了这位老将的意愿,年近花甲的王诚汉就这样告别了奉献大半生的军旅生涯,开始了退休生活。
【重整行装,再战江湖】
1985年10月的一天,退休才5个月的王诚汉突然接到军委的紧急召见。
王诚汉重新披挂上阵,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军事科学院是一所特殊的军事院校,承担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职能,作为政委,王诚汉深感责任重大。
上任伊始,王诚汉就着手制定科学院的改革发展规划,他多次主持召开院务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针对科研力量薄弱这一突出问题,王诚汉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通过选派骨干进修深造、加强与院校合作等方式,着力提升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他还推行了一系列奖励政策,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他的主导下,军事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蒸蒸日上,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有力推动了军事理论创新和国防科技进步。
此外,王诚汉还不遗余力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言献策,尤其是在1980年代后期中国国防政策、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之际,王诚汉参与了诸多重大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王诚汉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与官兵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1988年,王诚汉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年纪最大的上将,这既是组织上对他一路走来的肯定,更是一种全新的使命召唤,为人民军队建设鞠躬尽瘁,是王诚汉毕生的信念。
直到1990年,这位7旬老将才正式告别军事科学院,从第一线退下来,此后,他又多次参加重大活动,继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2009年,92岁高龄的王诚汉因病在北京逝世,告别了他苦难而辉煌的一生。
【结语】
在王诚汉将军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笃定坚守,看到了一个革命军人铁心向党、百炼成钢的优秀品质。
如今,王诚汉将军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参考信源】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八一师的千里追歼战》
澎湃新闻 2019-08-13《【红色家风】第十七期?大别山红色家风故事展播之 王诚汉》
[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这经历是离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