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2020年5月,当被誉为“兵王”的一级军士长王忠心敬上最后一个军礼时,用标准的动作向心爱的军旗告别。
这一刻,这位掌握19个导弹测控岗位技能、培养217名测控人才的一级军士长,完成了长达34年的军旅生涯。
那么,王忠心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呢?
【“兵王”的蜕变】
1968年的安徽休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迎来了一个男孩的出生,这个村庄四面环山,靠天吃饭,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拮据的生活。
王忠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家里有十几口人,全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温饱尚且勉强,供孩子读书更是捉襟见肘。
1970年代末,王忠心在初中毕业后选择辍学,他清楚地知道,家里负担不起高中的学费,与其硬撑,不如早早替父母分担压力。
然而农村的劳作是辛苦的,种田、养猪、扛麻袋,样样都需要力气,不到一米七的个子,再加上瘦弱的身材,干起重活来,王忠心总是吃力得满头大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村里几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回家探亲,看到干净利落的军装、挺拔的身姿,王忠心产生了当兵的想法,这样还能为家里减轻负担。
1986年,18岁的王忠心独自一人跑到镇上的征兵处报名,没有告诉家人,没有多想,只带着一腔热血和改变生活的决心,踏上了这条路。
王忠心整整坐了三天的绿皮火车才抵达新兵营,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队列中,他瘦小的身材在一群精壮的新兵中显得格外不起眼,再加上说着浓厚的安徽方言,连普通话都不太标准,很快就被其他人打趣地称为“瘦猴”。
新兵连的训练艰苦到令人窒息,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不少新兵叫苦连天,王忠心虽然体能基础较差,但他却暗自加倍努力。
在一次体能测试中,他的成绩终于冲到了队伍的前列,这让带兵的班长对他刮目相看。
但真正考验王忠心的不是体能,而是技术学习,作为一名火箭兵,他不仅要掌握导弹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高等数学、高等物理、机械工程等一系列复杂学科。
对于一个初中毕业、文化水平较低的士兵来说,这些知识如同天书一般,每当教官讲解专业术语时,他总是一字一句地抄在本子上,甚至用拼音标注,课后再一点点琢磨意思。
碰到不懂的地方,他也不怕麻烦,总是向老兵请教,慢慢地,他对导弹线路图的理解比很多文化程度高的战友还要深入。
一次班长点名提问导弹测控设备的某个关键环节时,王忠心竟能脱口而出标准答案。
从那以后,王忠心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领导的汇报中,新兵连结束时,他被选为优秀新兵,领导甚至直接推荐他参加军校考试。
王忠心的文化基础太薄弱,学习进度跟不上别人,考试几乎就是一场硬仗,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捧着书自学,夜晚则坚持到熄灯后点着台灯学习。
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青州士官学校,成为新兵连唯一一个成功进入军校深造的人。
那么,这位普通的技术兵是如何在千锤百炼中成为“零失误”的代名词的?
【“零失误”记录的秘密】
从青州士官学校毕业后,王忠心被分配到火箭军某部队的技术营,成为一名导弹测控技师,对于这个岗位,技术要求的严苛程度让人望而却步。
从导弹电路图到复杂的操作流程,所有的内容都需要精确到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指令、每一处按钮:任何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这样重要的岗位,部队内部流传着一句话:“设备可以出问题,人不能出差错,”而王忠心在整个军旅生涯中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刚开始接触导弹测控岗位时,王忠心压力巨大,尽管在军校已经打下了基础,但真正的实战操作却远比理论复杂得多。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王忠心采用了一种“笨办法”,他将每一张导弹电路图拆解成若干部分,将每一条线路的功能分门别类记录下来,然后逐一攻克记忆。
每次实操之前,他都会将所有指令和流程在脑子里过一遍,有时甚至要拿出手绘的图纸逐个比对,这样的高强度记忆方式不仅让他迅速掌握了岗位技能,也让他的操作精准度远超普通人。
随着经验的积累,王忠心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后来被战友们称为“王氏学习法”。
面对迷宫般的电路图,他总是先分类再分解,将整张图划分为功能模块,把每个模块对应的功能彻底吃透,再将其串联起来。
这样一来,复杂的技术细节变得清晰简单,问题也更容易找到解决的突破口,他的学习法让许多战友受益匪浅,甚至被部队技术培训列为参考标准。
在火箭军中,每一项实弹发射任务都关乎国家安全,对操作的精准度要求更是苛刻,王忠心的“零失误”纪录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和任务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长达34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参与了1500多次实装操作训练和20多次实弹发射任务,每次都一丝不苟,毫无差错。
随着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新的导弹型号和测控设备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大相径庭,甚至使用的技术原理也完全不同。
每一次武器装备的更新都意味着重新开始学习,对很多老兵来说,这无异于一次巨大的考验,但王忠心从不认为自己是“老兵”,反而把自己当作新兵。
一次新装备的列装考核中,王忠心与一名刚入伍的大学生被分配到同一小组。
这名本科毕业的战士主修导弹测控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能力突出,许多人都认为他会轻松超越“老班长”,然而考核成绩出来后,王忠心依旧以97分的高分稳居榜首,而大学生得了85分。
在带兵育人方面,他又是如何将这种高标准传递给下一代战士的呢?
【“一家人”】
从2000年开始,随着部队对导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他被调任为导弹技术教官,任务是培养一批能够接过导弹事业重担的新一代士兵。
尽管刚开始他有些犹豫,认为自己不擅长表达,但他很快意识到,传授技术、带兵育人是一种更大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官,他深知导弹测控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而这些专业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难以消化的。
他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将那些复杂的技术手册和操作规范拆解成简单易懂的内容,再通过实操和案例教学帮助学员们掌握。
为了确保学员们能快速上手,王忠心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王氏学习法”,他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把复杂的电路图分解成模块,再逐步攻克。
在他的指导下,学员们不仅对设备原理掌握得更快,也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考核任务。
多年来,他带出了217名导弹测控专业人才,其中45人成长为部队的技术骨干或指挥官,正是这些“徒弟”,在导弹事业的各个岗位上延续了王忠心的精神。
2020年王忠心退役时,他培养的“徒弟们”纷纷赶来为他送行。
但离开部队的日子里,王忠心如何调整心态,适应普通人的生活?这位“兵王”又是如何将朴素融入生活的呢?
【普通人的朴素生活】
退役后的王忠心,回到了那个他离开了34年的家乡:安徽休宁的小山村。
对于这位一级军士长来说,回归家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感,他没有豪华的安排,也没有令人羡慕的退休派头,而是像所有普通人一样,过着简单的乡村生活。
最初回到家时,村里人见到王忠心都带着些许好奇和敬畏,他们知道他是全村走出去的“传奇人物”,不仅是一级军士长,还曾经多次被中央领导接见。
可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兵王”却丝毫没有一点架子,与朋友小聚,王忠心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桌上摆的是几道家常菜,没有鱼肉山珍,只有土豆炖豆角和几盘小炒,朴素低调。
尽管生活简单,王忠心却始终没闲下来,他依然保持着部队时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锻炼,上午打理农田或做些志愿活动,下午则用时间研究国防宣传的资料。
他很快加入了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志愿服务队,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兵提供支持,不管是为老兵争取福利,还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王忠心都亲力亲为。
为了帮助更多人,王忠心成立了自己的“兵王工作室”,刚成立工作室的第二天,就有两个退役老兵特地从隔壁县赶来,加入了他的团队。
起初,工作室的名气并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慕名而来找老班长帮忙,无论是找工作、解决家庭矛盾,还是申请社会保障,王忠心总能想办法提供最实际的帮助。
除了帮助老兵,王忠心也热衷于向普通群众宣传国防教育,每逢社区活动日,他都会主动带上他的团队,给大家讲解国防知识。
【结语】
退役后的王忠心,虽然回归了普通人的身份,但他的精神、他的责任感,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
他的朴素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却如同一盏灯,照亮了身边人的心。
【参考信源】
合肥在线 2024-07-02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王忠心:“兵王”虽解甲 “忠心”仍赤诚》
澎湃新闻 2021-11-16 16:25 《100年100人(49)| 王忠心:兵心依旧》
中国军网2020-06-05 《最美全家福!“兵王”王忠心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