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令人愉快的事情,看到和听到的往往会使我们从井口跳出来,开启一片全新的天地。比如在长沙,我们就找到了一座数千年前,由一位久经战场厮杀的将领所建的寺庙,那座寺庙,就在长沙城的北边,这位将领,名叫马殷,他是一位河南的工匠,因为英勇的战斗,在927年,唐明宗册封他为楚国的国王,并在928年,他创建了南楚,并在那一年,建造了一座寺庙,九百五十一年,南楚覆灭,但开福寺却保存了下来,寺庙也因此而得名,也是长沙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十年来,寺庙将所有的男性僧人都搬到了庐山,作为一名女和尚的修行之地。寺庙距离市区很近,有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便利,有许多公共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湘江在正门,寺庙路往西200多米,寺庙的文化园就在正门,这里树木葱郁,环境清幽,是一个很好的游憩之所。寺庙坐北向南,正殿正殿为三进四出的青石拱形拱形结构,三重飞檐,上覆黄釉,雕有一条完整的鱼头。
门口的栏杆上画着花鸟鱼虫,五颜六色,富丽堂皇,正中写着“古寺庙”三个大字,写着清代江南福山统领陈海鹏的名字,下面写着“紫薇栖凤凰,青波潜龙”,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韩葑,也是湖南布政使,为雄伟的大门平添了几分飘逸,唯一的缺点就是门票有些狭隘,但既然是清净之地,还是要低调一些。这里的主殿大多是明代风格,和大多数汉代寺院的格局一模一样,游客一看就知道。
寺庙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四进的四合院,从南边到北边,依次是山门,前殿是弥勒殿,中殿是大雄宝殿,后殿是毗卢殿,后院是藏经阁,第一个是钟鼓楼,第二个是观礼厅,第三个是斋堂,而方丈寺则是第四个,因为这个地方相对安静,所以游人很少来。寺庙里到处都是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周围一片祥和,偶尔还能听到一些诵经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参观。
寺庙是长沙最大也是最老的寺庙,肯定和其他寺庙不一样,我在湖南小贝旅游集团的时候就听人说起过,不过当时因为一些事情而错过了,这次特意过来看看,看看和其他寺庙有什么区别?一座巨大的九龙观音雕像,被池塘包围,树木郁郁葱葱,宛若蓬莱之地,一座清泰桥,将大门与前厅相连,院落中的树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在院落的西边,则是一座小饭馆,可以让游人吃到一顿免费的素食,品尝一下佛教的美味。不过,等我到了这里,却发现他们都已经结束了。寺内二间院子里,竟然有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诗词会,而且经常出书,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位于大礼堂中的“碧湖诗会”,也是寺庙庙最主要的一扇向世人展现佛教文化的窗户,创始于一八八六年,为国内仅有的一个“儒释合一”的诗歌社团。
据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不少湖南文化人物曾在碧湖诗会里写诗写赋,这些年,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陶冶僧侣们的心性,诗会多次组织国家级的诗歌和文艺比赛,已经成了寺庙里一张漂亮的文化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寺庙还有一件宝贝,那就是位于三重院落的大雄宝殿,里面有一尊五米高的释迦牟尼,一尊四米高的白玉,这两尊雕像都是一九九七年从缅甸带回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了寺庙的宝贝,如果不去看雕像,那就是白来寺庙。最古老的遗迹,在中轴线之东的青狼池,与雄伟壮丽的大悲殿并肩而立,也是最直观的证明。
根据史书,当年马殷以碧浪湖为核心,建造了一座闻名天下的汇春苑,后来在湖畔建造了一座开福殿,之后相继建成了一座开福十六个景观,只是后来,这十六个景观也随着开福殿的兴衰而逐渐湮灭。自2011起,长沙市开福区将再次进行开福十六景的改造,有意者,请到新落成的十六景实地考察,由于我的工作太忙,未能一一统计。寺庙与其它寺庙相比,唯一的一次文化上的飞跃,便是尼僧焰口。
这是一种由念诵、弹奏、弹奏组成的佛教仪式,通常只有在重要的日子里才会举行,但从古代开始,比丘尼就被禁止参加了,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寺庙的尼姑们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与男性僧侣同等的身份,并且,在念诵、弹奏、弹奏方面,技艺丝毫不输于男性僧侣,成为了寺庙的一大文化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