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都、绵阳、泸州、宜宾相继加入四川省属联考,很多小伙伴对考试科目感到很疑惑,不知道从何复习起。
今天就来简单聊聊《综合能力测试》与《申论》到底有哪些不同?应当如何备考?

题型设置《综合能力测试》:包含判断简析题、案例分析(含材料评价分析)题、公文写作题等。《申论》:有归纳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公文题和议论文写作题等,公文写作在申论中一般是小题,大作文以议论文为主。材料特点《综合能力测试》:给定材料大约在 5000 字左右,材料相对较为晦涩,主要话题为事业单位工作实务,完整性可能不如申论高。《申论》:常规的公务员申论试题材料通常在 6000-7000字,围绕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来源广泛,多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较强。

考试时间与题量《综合能力测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大概率是3道题。《申论》:以四川省考为例,考试时间是 150 分钟,题目数量一般是 4 道题。国考申论考试时限180分钟。命题逻辑与考察侧重点《综合能力测试》:基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需求,重点考察考生在事业单位工作场景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给定材料中的现象、问题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符合事业单位工作要求的解决方案等,公文写作侧重考查事务性公文和常用公文的写作能力,体现对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针对性。《申论》:围绕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职责,注重考察考生的政治素养、政策理解能力和宏观思维能力,要求考生站在政府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议论文写作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论证能力和理论高度,体现对公务员处理政务、制定政策等能力的考察。

答题要求与评分标准《综合能力测试》:答案可能更注重与事业单位工作实际的结合度,语言表达上可能更强调简洁明了、准确规范,符合事业单位公文等写作的要求,评分标准会根据不同题型,重点看对问题分析的准确性、提出措施的合理性以及公文写作的规范性等。《申论》:答案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政策水平,语言表达要严谨、规范、有逻辑性,评分标准除了看要点的完整性、准确性外,还会注重考生的思维深度、论证力度、文章结构的合理性等。
因此,大家在备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时,务必按照各自的特点来备考,不要一概而论地复习,以免考试过程中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