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无假设,因时间线性,发生的事不可更改。无人能乘时光机回到过去,改变进程以扭转未来局势。
历史学家常设假设,旨在推演中明晰历史细节,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
有学者设想,若中国未参与朝鲜战争,1950年是否可能解放台湾,实现国家统一。
【解放台湾的时机】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似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各路野战大军同步向江南、西南、西北未解放区迅猛推进,对国民党残余势力展开最终打击。
捷报频传北京,犹如雪花纷飞,处处高奏凯歌,喜庆氛围浓厚。
年底时,除西藏、海南岛、台湾等少数山林茂密地区外,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已换下青天白日旗,升起镰刀锤子旗。
若无外部势力阻挠,解放台湾与海南岛将轻而易举。
在一系列胜利后,众人对统一全国满怀信心,这种观念至今仍为多数人所持有。
若无朝鲜战争,或能解放台湾,此设想非仅史学家所持,国民党前外交高官顾维钧亦有此观点。
顾维钧因《我的1919》电影为人熟知,片中他展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顶住压力拒绝在巴黎和会签字,此举动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赏。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表现卓越,成为自鸦片战争以来首位拒绝签署损害中国利益条约的外交官。
然而,需注意的是,顾维钧亦被我党列为战犯之一。
顾维钧作为国民党驻美大使,在《回忆录》中提及,他曾陪李宗仁代表甘介侯访美,并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会面。
7月1日,艾奇逊指出,台湾作为军事基地难以防守。
这显示美国内部,尤其是艾奇逊的观点,认为极度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无法守住台湾。
十日后,艾奇逊的立场获得了更多美国国会议员的赞同。
7月11日,陈之迈告知顾维钧,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投票结果九票反对六票支持,否决了向中国提供一亿美元象征性拨款的提案。
此刻,国民党高层焦虑万分,意识到无美援与舰队,仅凭自身力量长期坚守台湾弹丸之地,实属不切实际之幻想。
国民党高层虽派多股政治力量赴美游说,极尽卑微,却仍难触动美国政府,其态度冷漠失望,未受动摇。
收复台湾需尽早,如毛主席西柏坡所言,“解放战争拖不得”。宜速战速决,以防美国为争霸苏联,在台湾问题上插手。
两个超级大国或许都企图以台湾为筹码,牵制大陆与国民党。若此情状成真,解放台湾的时机恐怕将遥遥无期。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夕的1950年六月份之前,是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同时这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
俗话说,机遇难得,错过便无。毛主席明白此理,并已提前做好了妥善安排。
【不和谐的插曲】
毛主席的安排核心在于粟裕。该安排条理清晰,目的明确,旨在通过粟裕实现特定战略与目标,用词精准,直接点明了关键人物。
粟裕在渡江战役期间,已开始探讨解放台湾的问题。
作为顶级战略家,毛主席目光深远,他认为不谋一世便无法谋一时,展现出其对长远规划的重视与深刻洞察。
1949年3月的中央会议上,毛主席指示粟裕掌管的华东局涵盖台湾岛,表明中央已有意旨在粟裕负责攻打台湾。
1949年6月14日,中央电令粟裕、张震,要求研究台湾速夺可能性、方法,及分化守军、争取内应之策,并上报初步意见。
中央军委的方案是:利用国民党守军士气低落,劝降部分守军,通过起义里应外合,实现台湾解放。
但不幸的是,国民党内的情报系统迅速识破了这一计策。
台湾工作委员会委员陈泽民在大陆潜伏期间被捕,随后泄露了蔡孝乾的信息。
蔡孝乾在皮鞭拷打下招供,透露了众多潜伏者信息,最关键的是暴露了吴石,致使里应外合的计划彻底失败。
粟裕在无奈之下,决定仅凭军事手段,发动第一次金门战役,意图先清除福建周边小岛残敌,以此练兵并备战。
金门岛位于台湾咽喉地带,是扼守台湾的关键位置。
历史上,金门为台湾门户,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时,曾以金门和厦门作为重要基地。
粟裕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心腹干将叶飞,由他负责执行,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在首次金门战役前,叶飞于10月兵团作战会议上表现出骄傲情绪,断言:“此次战役必胜。”
叶飞未曾料到,国民党任命胡琏为军事主官,并派出精锐部队,成功击溃了解放军。
在这次三昼夜的战役中,解放军官兵损失惨重,死伤超三千人,另有七千余人被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败。
蒋介石获悉战报,激动落泪,对蒋经国道:“台湾已安然无恙。”
战后,粟裕意识到海空力量悬殊,未敢轻启新战,明确了双方在海军与空军上存在的差距。
11月22日,粟裕电告中央军委:蒋介石不会轻言放弃沿海岛屿,金门、登步战役后,其固守意图更为坚定。
另一方面,粟裕不仅讲解了蒋军的战略部署,还剖析了己方力量的薄弱环节。
粟裕指出:无海空军配合,登海作战困难。首批登陆部队需独立作战,船只需求大。目前搜集船只不足三成,且无法直驶入长江口外,以防敌空军袭击。
金门战役失利源于军事指挥失误与轻敌,但优秀军事家能从败局中汲取教训。
粟裕意识到海空军劣势及缺乏登岛经验是失败主因,天时地利皆缺。肖劲光将军指出:“当时我们尚未做好充分准备。”
为获取所需飞机与舰船,毛主席曾向苏联提出军事援助的请求。
苏联拒绝提供装备的理由有二:一是二战刚结束,国内装备匮乏;二是不愿与美国直接冲突,避免正面交锋。
朝鲜战争爆发前,解放军因装备短缺,一直未能充分准备攻台军事行动。
蒋介石掌握的海军有202艘舰船,另购美军1000艘小艇;华东海军则仅80艘舰船,能作战者仅26艘。
空军方面,蒋军拥有700余架飞机,完备飞机场21处;而人民空军数量稀少,仅几十架,且飞行员均为缺乏空战经验的新兵。
因此,1950年内仅凭自身力量解放台湾,在军事上无法实现。请注意,这里指的是1950年这一短暂时期。
刘少奇报告中指出:据粟裕报告,无空军及部分海军支援,渡海作战无法实现,海南岛及金门的情况亦证实了此结论。
【朝鲜战争的影响】
1950年解放台湾无望,毛主席已做好长期准备,但朝鲜战争的突发打断了这一进程。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为保东北地区安宁及意识形态斗争,志愿军迅速介入,成功将战线推回至三八线周边。
美国人转变态度,着手重新支持蒋介石政权。
朝鲜战争爆发后三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称,志愿军威胁太平洋安全及美军。他随后宣布,已派遣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进攻。
朝鲜战争后,美政府对台政策大变,因已成意识形态之争,美国自会运用台湾这一战略要点。
台湾是位于中国大陆附近的大型岛屿,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国民党残余势力逃至此地,与大陆势不两立。
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将台湾纳入战略防御圈,实施援蒋保台政策,抗衡大陆,旨在遏制远东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随着时间推移与国际形势演变,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日益与东亚和平发展大势不符。
为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及统一大业,毛主席考虑多种策略,万隆会议宣言即为显著一例,展现其深远考量。
1955年4月,周总理于万隆会议期间,首次表明中国或将在和平前提下解决台湾问题。
他言:“美军若撤,我们或能以和平方式解决。若蒋介石同意,欢迎其派代表至北京谈判,人民亦可既往不咎。”
此举明确传递出外交信号,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然而,蒋介石仍固执己见,态度强硬,导致台湾这座小岛与大陆的距离日渐拉大。
【结语:】
朝鲜战争成为分水岭,为处境艰难的国民党政权提供了短暂喘息之机。
1950年便断言解放军已彻底统一全国,显得过于理想化。
关键在于军事力量当时极度匮乏,且美国后来派出第七舰队。然而,收复台湾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期盼这一日能尽快实现。
《浅论朝鲜战争与台湾局势》载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第25卷第4期,文章围绕朝鲜战争与台湾问题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
《1949-1950年解放台湾三度搁置的深入探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皓撰写,文章重新审视了该时期解放台湾计划三次被搁置的历史背景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