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为何被孔子高度肯定?一件事就足以被千古传颂

猫猫看史 2021-04-28 20:53:13

春秋战国可谓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一时期出了许多名相名将和大思想家,大家耳熟能详的有伍子胥、文仲、管仲、百里奚等等明星式的人物,但是和郑国的国卿子产相比,还是要逊色几分,因为子产做到了即使在两千多年后许多统治者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录了这个故事:子产不毁乡校

在春秋时期,郑国是一个夹在晋楚秦等大国之间的小国,内忧外患很多,后来子产当上了郑国的国卿,他决定施行德政,颁布了许多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礼制治理郑国,一开始并不被郑国的百姓所理解,郑国人经常到乡校里面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与坏,还时常抨击子产的政策,于是郑国的大夫然明就向子产建议,干脆把乡校毁掉,禁止这些百姓们擅自发表意见

对于手握着公权力的子产来说,关闭乡校,禁止人们议论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而子产并没有这样做,此时就体现出了这位大贤的胸怀与智慧了,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它呢?人们干完活在这里议论施政措施的好坏,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百姓们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作为一个2000多年前的人物,有这样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后世的许多统治者都汗颜。子产继续对然明说:我认为应该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不应该用强硬高压去制止怨恨,虽然用权力可以强行制止人们的议论,但是这样就像是用堤防去堵截洪水一样,只会增加祸患,如果洪水一旦冲破了堤防,就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无法挽救了,而恰当的方法是掘开一个小口子,慢慢地疏导洪水,我们应该听到人们的议论,把议论当做良药才是上上之策

毫无疑问,子产的胸襟和智慧都配得上伟大的正至家这个称号,连大圣人孔子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统治者并没有继承和发扬子产的智慧,到了嬴政统一六国之后,更是和子产的治国理念完全相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颁布了严苛的法令:偶语者弃市,人们在私下里议论朝政就会被公开处决

汉朝也是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但禁止私下讨论,就算是腹诽都不行,也就是说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只要心里面嘀咕都会入罪,到了清朝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于清朝在当时是属于异族入主中原,清朝的皇帝们缺乏自信,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庙堂之上的统治阶级们惊恐不安,统治者们用更加极端的手段来消灭民间的舆论,只要能引起联想的东西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有个书生看见风把桌上的书吹乱了,随口说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解读为讽刺大清朝是文盲,于是就被杀头了,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祖先查嗣庭因为引用了诗经的一句“维民所止”,就被人举报为咒骂雍正无头,于是就被枭首示众,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卖个清汤面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人们变得谨言慎行,唯唯诺诺,只想留好自己头上的那根辫子,清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愚昧落后的时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唐太宗因为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子产主政郑国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这个道理,并且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可谓是知行合一,即使在当今世界,许多所谓的正至人物都做不到子产这样,这不仅需要超高的智慧,还要有博大的胸怀,所以说子产被称为春秋D一人,可谓是实至名归。。。

0 阅读:3
猫猫看史

猫猫看史

一家之言,愿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