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淞
嵩山是矗立于民族心灵深处神圣的山。自古以来,嵩山便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追梦者、朝圣者,他们或肩扛太牢之礼,或心怀虔诚之愿,踏上这条通往天地的朝圣之路,寻求着灵魂的慰藉与梦想的启航。
嵩山主峰的少室山与太室山,如同两位沉睡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华夏儿女心中永恒的信仰图腾。在这里,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每一缕风都携带着先人的低语,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份跨越时空的庄严与神圣。
《山海经·中山经》:“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嵩山的少室山和太室山是万山的祖宗,是华夏先祖建功立业地、诞生地和安息地,是最神圣的山,祭祀它必须用天下最高的太牢之礼,还得用世上最精美的玉器放置祭品。看来祈求天神、地神和列祖列宗的庇佑,必须在天地之中朝拜和祈祷求告人力不能为的事情,定会应验或梦想成真。由此可见,嵩山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祖山,而且也是华夏民族的主山。
这不仅仅是祭祀的仪式,更是对天地、祖先最深切的敬仰与感激。当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高僧名道、绿林侠士、莘莘学子到嵩山朝圣,即行太牢之礼,都实现了人生的夙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以最隆重的礼仪,向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向先祖诉说心中的抱负与愿景。那精美的玉器,在阳光下闪耀着温润的光芒,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将人们的祈愿传递给遥远的神灵。在这一刻,所有的世俗烦恼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心灵的纯净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古至今,嵩山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成功与失败。无论是帝王将相的雄图伟略,还是文人墨客的才情横溢;无论是高僧名道的禅意深远,还是绿林侠士的豪情壮志,他们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与故事。每一次的祈福朝圣之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重生。人们在这里寻找答案,也在这里找到力量,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
嵩山的朝圣与封禅活动,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文化河流,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田。从远古的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夏禹、商汤、武丁,到历代的周武王、汉武帝、孝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金世宗、元世祖、明太祖六祭、明世宗八祭、清乾隆等帝王将相,再到每一个普通的黎民百姓,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跨越数千年的祈福文化盛宴。这种对先祖的追思与敬仰,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凝聚了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现存于中岳庙内历代帝王祭祀嵩山的碑刻就是有力的证据。
当我们再次踏上嵩山这片神圣的土地,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嵩山,这座华夏民族的祖山、主山,不仅见证了民族的兴衰更替,更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灵,用它那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无尽的勇气与智慧。让我们在嵩山的怀抱中,继续追寻梦想,传承文化,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