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都不读舒婷了吗?她的《致橡树》里,有最好的爱情观!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4-11-28 09:10:51

近年来国学大热,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学起了古诗词,而鲜少有人再去读现代诗。但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首来自舒婷的《致橡树》,年轻人真应该多读一读,这首诗里有着最好的爱情观。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开篇的誓言,仿若一阵清风,吹散了传统爱情观中依附与攀援的迷雾。

在爱情的领地,不应有卑微的匍匐,亦不应有傲慢的凌驾。橡树的挺拔,木棉的婀娜,它们以平等之姿,共享阳光雨露,共抵风雨霜雪。

如同简·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与达西,在精神的平等与灵魂的契合中,摒弃了世俗的偏见与阶层的隔阂,让爱情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沃土里生根发芽。

爱情,不应是藤萝缠绕乔木的寄生,而应是两棵树并肩于岁月长河的相守。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是一种怎样的默契与交融?是灵魂深处的同频共振,是无需言语的灵犀相通。

犹记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在诗书的雅趣中,在文物的品鉴里,他们的爱情在心灵的契合中升华。没有甜言蜜语的堆砌,却有相视一笑的温柔;没有刻意为之的讨好,却有心意相通的欣慰。

这种爱情,如春日的繁花,悄然绽放,却馥郁芬芳;如秋夜的明月,默默高悬,却清辉满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爱情,在这世间的风雨与彩虹里,被赋予了更深沉的意义。

当困难如潮水般涌来,不是逃避与推诿,而是携手并肩,共赴风雨;当美好如画卷般展开,不是独占与贪婪,而是分享与感恩,同赏繁花。

就像杨绛与钱钟书,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在学术的天地中,他们彼此砥砺。无论是生活的琐碎艰辛,还是精神的追求探索,都在爱情的包容与奉献中,化作生命长河中最动人的风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爱情有时如同速食快餐,来得仓促,去得潦草。而《致橡树》中的爱情观,恰似一股清泉,为我们洗净心灵的尘埃,指引我们追寻爱情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爱情是独立人格的并肩而立,是灵魂深处的契合共鸣,是风雨同舟的不离不弃,是共享繁华的感恩珍惜。

在爱情的旅途中,请以木棉与橡树为榜样,摒弃虚荣与功利,抛开依赖与控制。以平等为基石,以契合为梁柱,以奉献为砖瓦,构建一座爱情的殿堂。

在那里,两颗心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定,两份情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醇厚。并肩而立的橡树与木棉,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0 阅读:2

卿清点墨诗意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